城市Snap Shot|有種態度叫「海濱」

2022-11-12 00:00

今年九月開放的銅鑼灣避風塘,設有九十米長的海岸堤階,供市民近距離接觸維港水體。
今年九月開放的銅鑼灣避風塘,設有九十米長的海岸堤階,供市民近距離接觸維港水體。

有種態度,叫「海濱」。

還記得,二○二○年十月,卑路乍灣海濱長廊第二期啟用,成為首段以開放式管理的海濱長廊。隨後,荃灣、灣仔、炮台山和銅鑼灣各段長廊陸續落成,我們更推動「海濱共享空間」概念,突破了傳統公共空間管理思維,以最小規則模式管理,讓市民可以更無拘無束地自由享用海濱。兩年下來,維港兩岸已有六段「海濱共享空間」,而且段段有特色,深受市民歡迎。

要成功落實「朝氣蓬勃富吸引力」的海濱願景,當中牽涉大量人力物力,時間和機遇。財政資源固然重要,人力資源更不可少,更需要不同部門的參與方能成事。筆者參與海濱工作十八年,從經驗所得,有時願景難以落實,又或者舉步維艱,不是因為沒有錢,不是沒有人,而是往往來自人的心態。這些心態,有正面的,有負面的;有來自官員的,有來自市民的。

這一篇,想分享關於海濱工作的一些態度。
願景帶動 以人為本

(一)願景帶動,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即以遊人的歡樂而非管理者的方便為首要依歸,更不是單靠冰冷的制度和守則。「一成不變諸多限制」也與「朝氣蓬勃富吸引力」的願景互相矛盾。

猶記得卑路乍灣海濱長廊的踩板活動曾引來一些投訴。一般的傳統做法就是一收投訴,不論多寡,只要即時叫停有關活動,事情就可當完成處理。不過「完成處理」和「圓滿解決」卻是兩碼子的事。為更深入了解事情始末,團隊曾多次於深夜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實地視察,也和不同持份者包括居民和板友直接溝通,在推出緩解措施時也多番試驗不斷調整,務求盡量平衡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不同訴求。

我們的願景,是令各方都可在互相尊重和包容的情況下享受海濱,令海濱朝氣蓬勃,人人可享。即使過程比「一刀切」煞停繁複,都不應以為礙,因為我們相信,不應因為一個投訴就奪去九十九個人的歡樂。

(二)敢於嘗試,從中學習。有熟悉政府運作的人曾經對筆者說:「部門官員不想做一件事時,總可找到十個理由。最怕是會收到投訴。」漸漸地便養成墨守成規不願求變的態度,這樣做又談何進步?我們相信,只要單純地抱持駁通海濱給市民享用的決心,辦法總比困難多。比方說,附近還有工地嗎?那就「先駁通」海濱路段開放吧,起碼跑友又可多跑一公里。「先駁通」部分太單調?那就加入「期間限定」裝置吧,還可定期帶來新鮮感。海濱路段已屬私人擁有?那就換地建板道吧。總之,就大膽嘗試,可以先找個別場地做試點,再從中不斷學習改進。

事實是,如果還怕草地會死而繼續「不准踐踏」,就不會見到今天添馬西九的野餐美景。如果還擔心岸邊無欄杆會浸死人,就不會有今天的看日落勝地東岸防波堤和紅隧口的水上運動天堂。近期從電視劇中聽到一句,「信就一步,唔信就原地踏步」,實驗也是如此。
因地制宜 提供選擇

(三)因地制宜,提供選擇。當然,團隊也不是萬能的。正如很多隊伍一樣,也是人手有限資源緊絀。此時,我們相信「因地制宜」的力量,將氣力集中發掘和發揮每個場地的獨特性,不但可做到段段有特色,為遊人提供更多選擇,項目處理上也可事半功倍。正如新開的銅鑼灣避風塘,附近水流較靜,日落漁船葉影更是風景一絕,最適合建海岸堤階供閒坐繪畫看晚霞;至於水上運動及康樂活動主題區,由於屬內陸水體,近期已成水上運動的熱門場地。

有趣的是,雖然兩者均設有海岸堤階,水流不急,但身分定位並不能互換:前者漁船往來絕不適合玩水上運動,而後者因面向內港也風景欠奉。我們相信,海濱工作不求統一,但求多元。我們也相信,沒有ONE SIZE FITS ALL。

即是說,大家要接受,一個場地要讓所有人都喜歡,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官員也沒必要因擔心投訴怕這怕那而尋找最大公約數。正所謂:「鹹魚白菜各有喜愛。」遊人也可從不同的海濱場地中找到心頭好。

最後,感謝發展局海港辦事處的團隊和所有參與海濱工作的政府部門。你們不一樣的態度,成就了今天活潑暢達的海濱。
吳永順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