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三傑」奪物理諾獎

2022-10-05 00:00

物理學獎得主使用量子糾纏態進行開創性實驗,為量子科技的新時代建立基礎。
物理學獎得主使用量子糾纏態進行開創性實驗,為量子科技的新時代建立基礎。

(星島日報報道)瑞典皇家科學院昨日宣布,把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斯佩、美國的克勞澤和奧地利人蔡林格,以表彰他們開創量子通訊科學,以及在糾纏光子實驗、驗證違反貝爾不等式方面做出的貢獻。為量子電腦、量子保密通訊鋪平道路。他們研究的量子糾纏曾被愛因斯坦形容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當天發表的新聞公布中說,三位得獎者在量子糾纏實驗方面都有重要貢獻。量子糾纏是指,在量子力學中處於糾纏態的兩個或多個粒子,即便分開很遠距離,有些狀態也會表現得像是一個整體。他們的實驗結果「為基於量子訊息的新技術掃清了道路」,目前在量子電腦、量子網絡和量子保密通信方面已有大量相關研究。
「中國量子衞星圖彰顯國際合作」

公布說,在量子力學的發展歷程上,有一個著名的貝爾不等式,如果它始終成立,那麼量子力學可能被其他理論替代。為此,許多量子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違反貝爾不等式的驗證,克勞澤(John Clauser,七十九歲)提出了一個利用處於糾纏態的光子的實驗,其結果可以違反貝爾不等式,阿斯佩(Alain Aspect,七十五歲)進一步填補了克勞澤實驗中的重要漏洞。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七十七歲)進行了更多實驗,並且其團隊還利用量子糾纏展示了量子隱形傳態,即有關量子態的傳輸。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漢森在現場解讀獲獎成果時,展示了一張含有中國量子衞星的圖片,其上顯示了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洲際量子通訊實驗。他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在量子衞星和量子通信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國量子通訊衞星圖彰顯了物理學的國際合作,也體現了中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貢獻」。
愛因斯坦稱鬼魅般超距作用

量子糾纏是一種奇怪的量子力學現象,處於糾纏態的兩個量子不論相距多遠都存在一種關聯,其中一個量子狀態發生改變,另一個的狀態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即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能「感知」和影響對方的狀態,這就是量子糾纏。很長一段時間裏,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部分物理學家對量子糾纏持懷疑態度,愛因斯坦稱其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如今,量子糾纏已經被實驗證實確實存在,量子糾纏的實證已被認為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對科學界和哲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量子電腦和量子通訊的理論基礎。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聲明說:「目前已存在一個包括量子電腦、量子網路、安全量子加密通訊的龐大研究領域。」

聲明稱,三位獲獎者在量子糾纏實驗方面的貢獻,「為當前量子技術領域正發生的革命奠定了基礎」。 

阿斯佩一九四七年出生於法國,目前為巴黎—薩克雷大學和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教授;克勞澤一九四二年出生於美國,目前就職於自己在加州創始的一家公司;蔡林格出生於奧地利,目前為維也納大學教授。三名科學家將平分一千萬瑞典克朗獎金。今年諾貝爾獎於本周一至下周一陸續公布,今日公布化學獎得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