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私家醫院 VS 自私醫院?

2022-03-10 00:00

過去一個星期盡是心碎,每天都有超過一百人染疫死亡,累積超過二千人逝世,大多是老人家,其中包括身邊朋友的長輩,這麼遠、那麼近。

身在傳媒行業,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閱報、聽電台的烽煙節目,幾乎每天都有染疫離世者家屬的哭訴、或家中有長者在院舍染疫卻不獲救治或隔離的無助。但是公立醫院已經逼爆了,連地下大堂也堆滿了病人,又可以怎樣?子女們痛失慈親,哭訴父母親枉死於院舍或公院地下大堂,一字一句,那種怨、那種恨,聽者也感心酸。

筆者在想,有總共六千張牀位的香港十三所私家醫院能拿出多一點牀位出來,或許起碼有多些人得到救治,死的會少些?

筆者近日為要到私家醫院打第三針疫苗,飲食小心、勤穿衣保暖,確保自己保持健康、無傷風感冒、發燒、喉嚨痛;去到醫院,量體溫,正常;查問身體狀況,過關;問有否與確診有緊密接觸,確定沒有;卻冷不防,因為筆者所住大廈過去十四天內有確診者,而立刻被掃地出門,原因是他們「要保護醫生」,而我要待大廈十四天內全無確診個案,才可再排期打針。在這個滿城疫症大爆發的時期,在這所私院我真能等到那打針的一天嗎?我是健健康康去打針,需要這樣「防」我嗎?私院醫生要保護,市民不需要保護嗎?
拒收新冠患者 發燒拒門外?

迄今,染疫死亡的二千多人中,逾九成都是年邁長者,而重症而最後身亡的,逾九成是沒打疫苗的。現在「一針難求」,筆者眾多親友排期打針大都排到四月底,現在才是三月,你叫他們怎會不擔心。筆者在想,如果我們的私院可幫幫忙,派醫護人手,助市民盡快打針,應該可減少重症、同時也可減少死亡風險。

全港有十三所私院,但截至三月三日,私院只提供一百張病牀接收非新冠患者;截至三月六日亦僅有九十名非新冠患者由公立醫院轉介到私院。近日多家媒體踢爆,大部分私家醫院門診不僅表明拒收確診者,部分甚至連發燒病人也拒諸門外。直至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批評「私家醫院不接收新冠病人,是有違白衣天使的使命」,本地私院終於「動起來」。

執筆之時,至少六所私院表示會為新冠患者診症;有約五百張病牀的港怡醫院稱,將騰出五十張病牀接收公院轉介的病人;養和醫院表示將來或會接收更多公院病人。然而從目前私院願意提供的病牀數量和服務來說,仍讓人有「交功課」之感。
享低地價免稅 應負社會責任

香港至少五所私院全部或部分土地是獲當局低價或象徵式收費批出,甚至部分地契上有列明,必須提供一定數量低收費牀位予公院轉介病人。而有十所私家醫院屬於慈善團體,可申請免稅,在取得這些優惠之同時,是否應負更多社會責任?

當然私醫規模及設備不一,難一概而論。若細私院牀位有限,未能接收更多患者,但起碼可以提供場地及人手,加強接種疫苗服務;至於大型私院,食衞局前局長高永文早前提出,可考慮將個別私院部分或全部騰空,專門收治新冠患者,筆者舉腳贊成!

世紀疫症當前,救人如救火,香港每一分的醫療資源都應該妥善運用,當局必須作出全盤檢視,和有勇氣「動用」這些資源,才可打贏這場疫戰。
原姿晴
前傳媒人,現任職顧問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