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配對方艙可取 待建完善統籌機制

2022-03-08 00:00

在中央對本港支援物資源源不絕到位,但確診數字仍持續在高位徘徊,究其原因是港府在抗疫上統籌失誤,以致資源未能有效運用,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連日開腔提點,當局隨即調整策略,嘗試由消防處為有意入住隔離設施的人士進行配對。這種變通做法值得認同,但要高效抗疫,還須盡快建立統一指揮中心,制定明確機制,才有望做到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加快篩選速度 避免資源錯配

韓正在兩會期間先後接見港區政協和人大代表,談到中央援港措施時,對私院拒收確診病人,以及方艙醫院使用率低大表關注,強調關鍵是高效使用方艙醫院,並要求特區政府各部門全力以赴,採取有力、果斷措施減低死亡率。

韓正特別點出高效使用方艙醫院,皆因武漢經驗顯示對輕症患者家居隔離引致播疫,最後設方艙醫院以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策略,切斷傳播鏈。中央援港團隊花了七天建立可容納三千九百人的青衣方艙醫院,凸顯內地高效運作,但港府接手方艙醫院首五天,入住人數僅二百七十二人,令人對港府的「效率」大感詫異。

箇中原因有二。其一,港府缺乏統一指揮和統籌,部門又各自為政,加上個案太多,隔離設施不足,而安排病人究竟入住醫院抑或隔離設施的瓶頸在衞生署,根本不知如何處理,只着確診者在家耐心等消息,又沒給予適當支援,這種歎慢板的官僚作風,再加上私家醫院拒收確診病患者,病人豈能獲得及時有效救治。

其二,方艙醫院其實是臨時醫院,房內只有單人牀,沒有獨立廁所和淋浴間,予人簡陋之感,故港方傾向稱為社區隔離設施。對於家有自己房間的市民來說,若確診後只是出現輕微症狀,可能寧願選擇躺在家中休息一、兩星期,也不願意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在中央領導人發聲後,負責統籌隔離設施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為了凸顯效率,決定由消防處設立平台,讓確診並有自理能力的輕症患者,主動登記申請入住,結果平台前天甫推出,當晚便成功安排了約五百人入住青衣方艙醫院。

當局試圖主動配對確診者的需求,按其家居環境、同住人數、病情來甄選入住社區隔離設施的優先次序,加快篩選速度,令有限的資源能有效分配給最有需要人士使用。此舉雖無法保證可有助遏止疫情擴散,但至少改變了原本由衞生署主導,只求事事講程序的不知變通做法,加快社區隔離設施牀位的編配,避免資源繼續丟空或錯配,並營造當局正與病毒進行時間競賽的感覺。
動員私院收症 市民勿要求高

這種變通做法是好兆頭,但仍未足夠,當局須痛定思痛,盡快在全民強檢落實前建立統一指揮系統,統籌跨部門協作,以應對可能揪出數以十萬計隱形患者。若能做到統一指揮,將醫療設施和資源整合起來,並制定一套分流病人機制,讓重症患者可優先入院治療,輕症者則按其是否有自理能力分別編配到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社區隔離設施,減低重症死亡率,亦讓輕症者獲得適當治療而能早日康復。

此外,港府在非常時期應展現魄力,必要時援引緊急法要求私院做好準備,既要接收由公院轉介的非新冠患者,也應接收輕症確診者,以分擔公院負荷,不能再自家打掃門前雪,須同坐一條船抗疫。

疫下不止政府,市民也要有戰時思維,入住社區隔離設施只需解決基本生活需要,不能期望享受酒店式待遇,即使有部分設施是由酒店改建,只要大家上下一心,才有望打贏這場疫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