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查童樂居事件 杜絕虐兒惡行

2022-01-27 00:00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的童樂居被揭集體虐兒事件,三十五名幼童遭掌摑、扯頭髮、掟落地,引起全城公憤。該會成立的獨立檢討委員會昨天發表調查報告,指童樂居的幼兒工作者專業操守有問題,須全體撤換,而管理層應問責請辭。報告內容不足以平息民憤,當局應對涉案的相關人士追究法律責任,甚至撤銷保護兒童會的牌照,檢視事件中哪個監管環節出問題並作出改善,並盡快就強制舉報虐兒進行立法,避免虐兒慘況重演。
院舍上下爛透 社署監管不力

獨立檢討委員會主席黃嘉純表示,首階段調查報告發現多個問題,童樂居幼兒工作員粗暴處理兒童問題,務求讓幼兒在最短時間受控,而沒考慮兒童感受、情緒和尊嚴,讓虐兒行為成了習以為常的文化,而這些不恰當行為卻無人舉報,管理層亦疏於監管,因此全部幼兒工作者須有序撤換,而所有管理層亦須請辭。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和童樂居院長崔惠英請辭,只是個開始,連串問題仍有待解決。

例如童樂居有約七十名職員,當中有二十人已被拘控,為何這些接受過幼兒培訓課程並取得註冊資格的專業人士,會對沒自我保護能力的幼童下狠手?是他們本人根本沒愛心?抑或如報告所說,因員工流失量大,龐大工作量所致?還是入職後欠缺培訓,無法有效處理幼童情緒?

此外,餘下七成員工為何會對同事虐兒視而不見?即使他們知情不報,院舍內設有四十部閉路電視,理應有專職人員負責定時審查錄影片段,但事實卻沒有人舉報,是投訴機制不足?抑或管理層認同虐兒行為而對此置之不理?院舍發生令人髮指的虐兒行為,全院幼兒工作者須撤換是無可避免,管理層更是責無旁貸,但問責請辭並不足夠,當局須深入調查,對涉案的人士追究法律責任,並吊銷其註冊資格。若調查發現童樂居確實是由上到下爛到透,證明整個機構都有問題,根本不配肩負起照顧兒童的責任,應撤銷其牌照,安排由其他志願機構接手,才能更好地照顧受影響的兒童。

保護兒童會每年獲得政府資助八千八百萬元,但未有兌現盡職保護兒童的承諾,自然難辭其咎,但社署作為這些缺乏父母照顧的幼童的監護人,卻沒有做好監管責任,為何定期派人巡查童樂居卻沒發現兒童有被虐待、行為異常的迹象,直至事件被揭發後,才如夢初醒大派專家進駐調查,明顯是有玩忽職守,理應追究責任。
優化人手培訓 設強制舉報機制

童樂居是個別事件,抑或冰山一角,警方除深入調查事件外,港府亦應檢視現時幼兒託管機構是否也有同樣問題,盡快梳理是哪個環節出現疏漏,若是人手不足,應增撥適當資源並優化人手,如增設臨牀心理學家,既可有效處理幼童情緒問題,更可為院舍內的員工提供相關培訓,有助提升工作效率。社署亦要改變官僚思維,切勿以為向受助機構提供資助便完成任務,還須不時突擊巡查,查看幼童是否獲得適當照料,確保資助用得其所。

更重要是政府應盡快提出強制舉報虐兒機制立法,涵蓋面由家庭層面延伸到機構層面,如幼兒工作和託兒所,讓照顧者或其他人發現兒童有被虐待迹象可作出舉報,從而有效預防虐兒事件,亦可阻止類似童樂居的粗暴虐兒文化形成。

童樂居虐兒事件是保護兒童會和社署出現一條龍失誤,背後問題癥結須處理好,由院舍愛心文化做起,重新培訓員工,並加強管理及監督機制,才能有效保障棄嬰或缺乏父母關愛的兒童的福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