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破解對「動態清零」的迷思

2022-03-07 00:00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加上香港正值農曆新年,市民頻繁接觸,以致第五波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數字升至逾五萬。面對如此水深火熱的狀態,卻仍然有人提出「跟病毒共存」的說法。然而,若真的採取「跟病毒共存」這種「躺平」策略,香港的疫情只會持續惡化。

由於Omicron變種病毒的傳播力極強,加上香港人口密集,採取「跟病毒共存」的政策會導致在短時間內將出現數目龐大的確診個案,令本港的醫療系統進入癱瘓狀態。而且Omicron的死亡率比一般流感高出六至七倍,即是每一千人確診,就有三人死亡,這數字相信已經足以令全港市民憂心如焚。相比Omicron變種病毒,Delta變種病毒的死亡率比較高,接近百分之二,即是每一百人確診就有兩個人死亡,若按這個比率,受影響家庭的數目只會與日俱增,更多香港市民將會因痛失至親而肝腸寸斷。
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有鑑於此,筆者認同香港政府實踐「動態清零」。然而「動態清零」這個詞語在社會上充滿異議,原因就是不少市民對「動態清零」的概念認知不夠,很多人都對「動態清零」產生了迷思,光看字面把「動態清零」解讀為零感染,曲解了它的原意,批評該策略為天方夜譚,然後盲目推崇「跟病毒共存」這種危險和不負責任的說法,讓香港淪為病毒溫牀,把全港市民的安危置於險地。

其實,「動態清零」既不等於零感染,也不是零容忍。它真正的概念是在於「快速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這十六字的口訣,就是在常態化的疫情防控狀態下,必須做到能快速識別感染的發生,然後快速地進行處理,同時有效地管控和救治,以切斷病毒的傳播鏈。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這十六字的口訣得到不同派別衞生政治專家的同意,能有效降低確診數字。筆者認為香港現時的疫情已經達到非常嚴峻的地步,政府有必要採取更高成效的對策,並短期內大幅紓緩疫情。再考慮到香港的境外輸入風險很高,若政府不主動積極執行「動態清零」,讓病毒持續爆發,醫療系統將會不勝負荷。

要完全達至「動態清零」並不難。筆者認為政府現階段應以內地為例,趕快擴大核酸檢測,務求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感染源頭,同時通過善用大數據,精準有效地追蹤並隔離密切接觸者,最後政府應全面提升社區防控的緊密度,這樣便能有效切斷傳播鏈,降低確診數字,讓疫情重回清零狀態。與此同時,特區政府還能配合廣泛宣傳,糾正市民對「動態清零」的迷思。只有順利推行「動態清零」,香港在防疫方面才能達到防患未然的效果。
劉仲恒醫生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