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疫情下大學生的情緒支援與生涯規劃

2022-02-28 00:00

新冠疫情嚴峻,專家亦指疫情還未達頂峰,有機會繼續惡化。新學年開學只有短短三個月,便面臨第五波疫情,全港學校於農曆新年前陸續停課,復課無期。經過兩年抗疫,不少學生亦只是剛剛開始重新適應實體上課模式,又要再次面對社交距離和生活習慣的突變,難免無所適從,更可能會帶來不良的情緒影響。

英國上月發布了一份調查,於一千多名受訪英國大學生中,超過五成人的焦慮和抑鬱水平超過臨牀臨界值,當中女生得分更比男生明顯地高。過去兩年,世界各地亦有不少研究,均指出疫情為大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更指出負面情緒與煙草使用和酗酒等行為問題有關。香港教育大學於二○二○年的一個調查亦發現本港大學生於疫情期間的抑鬱症狀有加劇的迹象。就此情況,不同的政府部門如教育局和衞生署等推出了一些與疫情下學生情緒支援的相關指引,給教師和家長應對的建議,但對象主要是中、小學生,對大專生的關注卻相對較少。

導致大學生情緒問題的因素不少,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便是前途問題。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去年八月公布的統計數據,二○一九/二○學年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達百分之二點九,創金融海嘯後的新高,對於準備進入社會的大專生,面對茫茫前路,精神壓力之大不得而知。疫情速使了不同行業的變化:數據化、智能化、甚至無人化,不少傳統行業正面臨巨變,又有不少新的行業及工作興起,此時的生涯規劃尤其重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除了教導知識之外,就是要給予學生自己尋找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在學校所學的,不一定是工作上常用到的,所以更加要訓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及思考,尋找缺口和機會。教育局去年更新了《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和《生涯規劃教育推行策略大綱便覽》,亦提出應該由小學開始進行不同程度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出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是加強職業專才教育,為中學生在升學或就業方面提供多元出路。學生需要認識自己、作個人規劃、訂立及反思目標,探索和了解不同行業的操守和資訊。生涯規劃是一個持續進程,如何讓青少年認識自身需要,了解社會和市場等外在因素等都是重要課題。
不斷進步調節 配合新常態

除了校內教育,完善的生涯規劃亦需要社會各界持份者支持。由疫情開始,香港青年聯會亦不斷改善已有的大學生培訓活動計畫,為大學生籌備職業導向工作坊、師友計畫、企業拜訪和綫上實習計畫等等,鼓勵學生多接觸與本科不同的行業,發掘興趣,多裝備自己,學習新技能,同時了解企業發展的新方向,學習職場技巧及心態,以提升個人競爭力。

雖然未知甚麼時候才可重返正常的生活模式,已知的是,將來的「正常」已不會是我們從前的「正常」,青年人必須不斷進步及調節以配合新常態。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心理和情感支援、監察及進行預防情緒問題的工作,及提供更多職業導向的資源,幫助我們的大學生尋找自己的個人之處和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崗位和機遇,帶領我們社會未來的發展。
容詩蘊
香港青年聯會副秘書長
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