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冬奧外交
2022-02-17 00:00北京冬奧政治多於運動,大煞風景。這是一場中美脫鈎後的大國競賽,與○八京奧差天共地,國際關係變了幾番。官方續打人權牌,西方批評中國生產涉嫌強逼勞動的新疆棉,針對維吾爾族設立所謂的再教育營,壓逼香港的集會自由、言論自由與民主空間。民間則打環境牌,關注人造雪的耗水用電和令選手受傷的風險。用工業園舊址重建的滑雪大跳台,本是節儉辦奧的典範,卻被輕蔑為烏煙瘴氣的核電廠。彭帥在觀眾席低調現身,才助北京在國際鎂光燈底下拆彈,瓦解禁錮傳聞。
政治不應綁架體育
利用奧運借題發揮有很多種方法,一個國家可以全面拒絕運動員、官員和觀眾出席;運動員可以在奧運村示威抗議,或者在獲獎時向傳媒陳述政見;議員和社運人士可以持續施壓,向奧委會要求更換主辦國,或者向企業要求改變贊助計畫。華盛頓的政府人員親抵北京,提供領事服務,卻不視為官方代表,無疑是最無關痛癢的外交杯葛。英語盟友包括英國、澳洲、加拿大和蘇格蘭跟隨抵制,違背「一中」原則的立陶宛、支持香港流亡政客的丹麥、與中國有邊境衝突的印度也不派官員出席。
奧運精神是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各國的體育精英刻苦訓練,一心一意為在比賽中達致最佳表現,挑戰人類極限。正如捷克總統勉勵健兒,奧運會少了幾位政治巨頭,也不會有甚麼事情發生。而當政治綁架體育,受累的往往是運動員。金牌得主谷愛凌捲入國籍風波,實屬不幸。若有違參賽規則,理應受到處分,但政治爭端的火頭不應蓋過體育競技的汗水。她說得好,運動應當用來團結世人而不是分裂彼此。
外交杯葛無助緩解衝突
這場國際體育盛事是國與國溝通的契機,把握得好有助緩和緊張關係。上屆平昌冬奧,南北韓代表同持兩韓「統一旗」進場,又共組女子冰上曲棍球聯隊,為朝鮮半島和解露出曙光。日韓兩國近年交惡,從二戰遺留的歷史糾紛,海上部隊的軍事摩擦,蔓延至互相抵制的貿易戰爭。本來有望於去年的東京奧運破冰,可惜臨近運動會之際,一張地圖觸發領土問題,白白錯失修補關係的機會。西方政要一直提倡以對話和溝通緩解衝突,怎麼來到北京冬奧卻自打嘴巴,認為外交杯葛可以化解紛爭?
奧運會展現綜合國力的文明風采,二○○八年北京奧運標誌着中國踏入世界舞台嶄露頭角,處處透露大國氣息,二○二二年北京冬奧則象徵了中國躋身世界領袖坦然無懼,參與制定環球規則。相比冷戰時期抵制莫斯科奧運,超過六十個國家響應,今次的杯葛行動虛有其表,美國大不如前的號召力再次露底。中國克服新冠疫情、經濟代價、氣候限制和外交壓力,無所動搖地舉行一場全球盛會。誰用政治玷污奧運精神,誰在傳遞奧林匹克聖火?
潘學智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