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拓展兩地高校進行研究合作

2022-02-14 00:00

一九八○年代開始,筆者已到內地跟學者展開交流協作,其中來往較多的學者主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上海社科院、復旦大學等,其中合作到今日的學術機構,要算中山大學的「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中山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指定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而其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則為內地研究港澳和珠三角首屈一指的研究單位。國家改革開放後,筆者即與該中心前身的港澳研究所一批學者如雷強、鄭佩玉等有密切往來,該研究所改組為「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後,相互間的交流更為頻密。鄭佩玉接任主任一職後經常率研究團員來港考察香港問題,曾與筆者交流;現任中心主任陳廣漢與筆者的關係則更上一層樓,我們曾一起共同合作舉辦多次學術研討會。 

筆者於一九九五年加入嶺南大學擔任副校長一職,次年兼任香港商學研究所(HKIBS)創所所長,直至二○○八年退休為止。HKIBS是嶺大商學院的一個研究支援部門,日常工作主要是協助商學院同事進行一些研究工作,但本身也策劃一些研究項目。 
港澳與珠三角的經濟合作研究

國家改革開放後,內地開始引進外資,珠三角地區則為吸引境外資本投資的最主要地區之一,其中港資可說帶動了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由於港澳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關係愈來愈密切,合作的領域愈來愈廣闊,其間有許多問題值得進行深入探討。二○○三年間,HKIBS獲得一筆研究經費,與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共同策劃了一項以「港澳與珠三角的經濟合作」為題的研究項目,分別由筆者與中山大學的陳廣漢教授牽頭,全面探索各經濟合作領域,為期二年。 

我們首先組成了一個陣容頗為強大的合作研究團隊,共有二十四名學者參與,成員包括來自嶺大商學院及經濟系的教研人員共十人,而來自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的則有十四人。合作團隊首先在中山大學討論合作框架和研究方法,原則上每一個子題均有粵港各一名教研人員參與,雙方最後決定探討以下九個子題:外資對珠三角投資環境評估、基礎建設、物流、金融、旅遊、房地產、營銷、人力資源、出口網絡等,雙方同意每個子題盡量以實證方法如問卷調查進行研究,讓數字說話。在研究過程中,粵方安排了數家在珠三角的外資企業供研究人員調研。 

研究完成後,全體研究成員在嶺大舉行了一場「工作坊」,討論研究成果。成果經修訂後以專書形式由三聯書店(香港)出版。全書含六篇十九章專文,合共三百九十六頁(見饒美蛟、陳廣漢主編:《港澳與珠三角洲的經濟合作》,二○○六年)。有關研究成果曾在香港公開發布,其中發現外商普遍對硬投資環境因素,例如交通及基建較為滿意,而對軟環境因素,例如法制及其執行則有待改善。此外,粵方學者在一篇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建議開闢新跨境通道,新口岸以及建立港澳珠三角跨境客運通道。其他學者尚有不少建議刊於專書的章節中。據知,專書及所載之建議由「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頗受重視。 
饒美蛟教授
嶺南大學前副校長、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審稿專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