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務增控疫效率 封城最後手段

2022-02-11 00:00

昨天新增確診數字雖回落至九百八十六宗,但情況依然非常嚴峻,市民檢測陽性逼爆急症室,加上明愛醫院內科病房也爆疫,令公共醫療系統瀕臨崩潰,而確診者卻遲遲未能送往隔離中心,呆坐家中播疫。面對疫情惡化,有專家提出封城,有的建議將未打針的長者隔離,究竟那個方案較可取仍有待研究,但當務之急卻是動員可用資源,將新推出的控疫措施做得更順暢高效,紓緩疫情,而封城只能作為最後手段。
精準善用大數據 疏導檢測人潮

Omicron變種病毒自去年除夕殺入社區後,四十二天來錄得近六千二百宗,令公院隔離病牀不勝負荷,加上多家醫院有幾十名醫護中招,不少市民透過快速檢測驗出陽性後湧往急症室求診,使醫護無法有效應對,逼使政府將竹篙灣檢疫中心改為收容症狀輕微確診者,緊密接觸者改作家居檢疫,以便騰出隔離病牀予重症確診者使用。此外,市民在檢測站動輒排隊六小時才能採樣,即使自掏腰包檢測也要排隊三小時,不少檢測呈陽性的在家苦等多天,也未獲安排到隔離中心,結果出現一人確診,全家多人被感染的荒謬現象。

面對醫療設施爆滿,現有人力資源不足以應對疫情,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認為,目前最重要是保護體弱多病的長者,立即為他們打針,同時騰空亞博館來隔離未接種疫苗的高危長者,至於病症輕微的患者則安排居家隔離,以免公共醫療服務癱瘓。這項建議明顯是從減低死亡率的角度出發,以保護長者為前提。

另一位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透過社交距離措施的有效性及疫苗覆蓋率兩大數據,進行流行病學模型推算,指若按現行防疫措施,有效遏制Omicron傳播率達七成七,預計到三月底累計會有二萬八千人染疫,到六月中旬有九百五十人死亡;但若按照上海封城經驗,有效遏疫傳播率則高達八成半,到六月中只會有一百一十五人死亡。

不少人認為長痛不如短痛,封城可迅速將疫情解決,總好過要大家折騰幾個月,但要實施封城並非易事,因要在全港同時實施禁足令並進行檢測,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還要解決市民每日三餐和日用品的需要,而且經濟活動將大停擺,嚴重影響市民日常生活,代價很大。即使港府向中央求助,但安排人手和物資需時,才能做到有條不紊,非短時間可做到。

病毒擴散不等人,當前急務是透過各種檢測盡快將隱形病患者找出來隔離,如何改善檢測排隊人潮,避免市民在戶外排隊大半天和四出跨區頻撲。當局決定在十個檢測站設派籌機,讓市民用手機查詢最新輪候情況,並派人在場監察杜絕炒籌是值得嘉許,但這並不足夠,因政府掌握各檢測站的大量數據,若能精準善用,在網站和透過傳媒即時發布某站需輪候多少小時,就像路面交通消息般讓人知悉後繞路走,有助疏導檢測站人流;並應為行動不便的長者和孕婦設立關愛隊,讓他們免卻排隊之苦。當局同時須研究如何能大幅提升檢測量,若採樣員和化驗員不足,須向內地求助借調人手。
做好隔離配套 減家中播疫風險

改善檢測排隊人潮之餘,亦要解決檢測呈陽性後遲遲無法到隔離中心問題。假如是隔離設施不足,當局可考慮徵用紅館或一些大型體育館作臨時隔離中心,從而減低在家中播疫風險。若果是欠缺救護車運送確診者,目前有很多校巴或旅遊巴閒置,可考慮租用相關車輛,事前事後做好消毒工作,便毋須擔心播疫,且可為相關營運者提供收入。

當局目前須與病毒鬥快,透過改善檢測和隔離配套,冀能緩減病毒散播,避免醫療系統崩潰。若疫情持續失控,不得不認真考慮封城這最後手段,並適時向中央求助。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