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應切實縮短檢測人龍
2022-02-09 00:00
手機App實時報道檢測站人流
除了運用科技外,增加檢測點也是疏導人流的有效方法。目前政府已將康文署的體育館、球場和各區民政處的社區會堂改為檢測中心。但當發生社區爆發時,大量收到強檢通知的市民一下子就塞爆區內的檢測站,導致有承辦商呼籲市民跨區檢測。據悉目前有足夠的檢測人手,困難在於檢測地點太少。過去大埔、屯門等地爆疫導致檢測站外大排長龍已說明檢測中心的數量不足,難以疏導檢測人流。筆者建議如有社區爆發,大批市民要強檢,便要立即徵用區內學校的操場用作臨時檢測站。這就需要增加機動性,唯目前檢測資源和人手的調動機制均不夠靈活。有的檢測站大排長龍,有的檢測站杳無人煙。觀乎現在的做法是哪個檢測站出現人龍,一、兩天後就會調派大量人手去該檢測站增援。不過,由於大部分市民已完成檢測,人流大減。得時者昌,失時者亡。把握時間是抗疫的關鍵,但偏偏在這個重要環節上出現滯後。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政府的防疫能力面對重大考驗。筆者同很多熱愛香港的人一樣,都為香港的情況着急。在此鄭重呼籲還未接種疫苗的市民應盡快接種;並且必須繼續注意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衞生,減少非必要的外出和聚會。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提升抗疫能力。若然疫情持續惡化,便應該爭取國家的支援,總之要用盡一切辦法把確診數字壓下去。只要大家同心協力,響應政府的呼籲和遵守政府的防疫指示,「動態清零」是做得到的。堅持「動態清零」能有效控制疫情發生與擴散,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發病和死亡,又能縮小疫情影響範圍,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社會上下應該堅定信心,支持政府的防疫抗疫措施。祝願新一年香港戰勝疫情,爭取早日實現與內地通關。
陳克勤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