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仍是首務 不具備與疫共存條件

2022-01-31 00:00

第五波疫情持續擴散,不少人開始對應否繼續採取清零策略展開激辯,有立法會議員甚至批評專家推動與病毒共存策略可能有違《香港國安法》。香港是開放型經濟,要食四方飯,不能無了期地封關,究竟應以何種策略應對這百年一遇的疫情,大家宜理性討論,切勿將問題政治化,宜根據當前實際情況繼續推行動態清零,待新冠疫苗接種率推高至逾九成,才是檢討調整策略的最佳時機。
老幼接種率偏低  港人接受清零

民主黨日前公布調查,指支持清零的受訪者由兩個月前的三成半減至現時兩成一,而贊同與病毒共存的則由四成二增至六成半;建制派的紫荊研究社調查顯示,六成八人支持動態清零。醫學界專家梁子超與梁栢賢連日更在網上隔空駁火,而一些立法會議員亦力挺繼續清零,當中以何君堯的言論最出位,指美歐選擇「躺平」與病毒共存,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而清零是內地既定防疫策略,若香港有專家推動與病毒共存,可視為違反《香港國安法》。

各界對防疫策略展開激辯,因疫情拉鋸逾兩年,至今仍無法斷尾,社交距離措施時收時放,重創經濟,市民對此不無怨言。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須與世界保持緊密接觸,才能保持競爭力,但港府堅持動態清零,入境人士須恪守嚴格檢疫措施,代價不菲,美國和歐洲商會先後發表報告,指防疫措施為在港跨國企業帶來諸多不便,部分企業和員工正考慮撤離香港。

動態清零抑或與病毒共存兩者孰優孰劣,可以討論,但不能脫離各國的現實考慮。因面對世紀疫情,各地政府都在摸着石頭過河,試圖探索出一套既可有效控疫、亦能盡快重啟經濟的方案。內地因有逾十四億人口,若無法有效控疫,大量病人染疫入院或病逝,不但令醫療系統崩潰,也衝擊社會經濟穩定,因此堅持清零路綫,爭取時間為國民接種疫苗。西方提出與病毒共存也有一定理據,因新冠長遠有可能成為風土病,而各國都無法長期封關,但西方在疫苗接種率尚未達標便已急於開關,結果疫情一波接一波,也完全無視民眾健康和安全。

此外,香港現時根本不具備放棄清零條件,即使有七成九人打了一針,但八十歲以上長者的接種率僅三成一,而五至十一歲兒童接種率不足百分三。未打針的長者一旦染疫,患重病而死亡的風險極高。雖說小童染疫後徵狀輕微,但美國數字顯示,在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下,兒童染疫人數急增,截至上月二十日的一星期,逾一百一十萬兒童確診,比前年同期飆升約四倍,對醫療系統造成沉重壓力。

加上香港檢疫設施不足,葵涌邨早前爆疫,便須全幢大廈實施禁足居家隔離檢測。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天表明,若未來檢疫設施不勝負荷,不排除密切接觸者只需居家隔離,而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也指出,若感染個案幾何級上升,公院病用盡,可能容許沒病徵或輕微病患者居家隔離。問題是,港府如何確保相關人士會自願在家坐「疫監」,亦如何確保不會感染家人,引發社區新一輪爆發。
宜理性討論退場  維持港競爭力

因此,香港繼續維持動態清零是符合實際情況,當前急務是一方面盡量控制疫情,一方面提升接種能力,讓市民願打盡打,並催谷長者和小童接種率,將整體接種率推升至九成以上,建立穩固保護屏障,才有本錢談論與病毒共存。

不過,各界也可就後清零時代的「退場計畫」,如就放寬所有已打針的旅客隔離檢疫措施進行理性討論,但切勿上綱上綫變成政治議題。政府亦應與專家及早研究一個通關清零策略,為與內地和國際恢復通關制訂路綫圖和時間表,讓市民和外商都心裏有數,願意配合和等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