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建屋可共存 南生圍發展締多贏

2022-01-25 00:00

傅老榕家族和恒基提出的南生圍「雙生共融」發展方案的城規申請,早前上訴得直,為新界北部濕地發展掃除重要障礙,而發展商表明會以「先保育,後發展」的原則展開保育工程,冀在十年內將南生圍一帶打造成濕地公園,若能成功落實,意味發展與保育可共存,打破過往拓地建屋的枷鎖,締造多贏局面。
發展商補地價 為北都提供資金

香港經濟在七十年代急速發展,不少新界人遷到市區工作,以致南生圍不少魚塘荒廢,幾十年來一直丟空,變成候鳥天堂,也是市民的觀鳥勝地。傅老榕家族早在一九六五年提出發展南生圍,遭到環保組織反對,認為會破壞候鳥的棲息地,發展計畫亦遭多屆政府部門阻撓而未能成事。二○一五年他們與恒基提出南生圍「雙生共融」發展方案,欲建逾二千五百伙私樓和資助房屋,並會在濕地進行保育工程,仍遭城規會否決,發展商其後提出上訴,城規會上訴委員會早前裁決通過相關項目。

「雙生共融」項目若能落實,有多重意義。首先,香港缺地建屋,以致樓價持續飆升,市民「住得細,住得貴」問題日趨嚴重。「雙生共融」方案可將部分無法再保育的濕地,用來建屋,增加公私樓供應量,緩解住屋問題。項目亦會提升周邊土地的價值,當發展商申請補地價時,可為庫房帶來可觀收入,既可成為區內補地價的指標之餘,亦為政府提供資金發展北部都會區。

此外,項目亦照顧到保育需要,雖然建屋計畫會令濕地面積減少,但實際建屋所需的地皮只佔很少數,而發展商在發展的同時,願意投資在保育工程,以「先保育,後發展」的原則來發展,先在保育區內提升濕地的功能,將建屋計畫對濕地的破壞減至最低,讓該處依然是候鳥天堂和市民觀鳥的好去處,長遠更會協助政府將保育區打造成一個濕地公園。

發展商對如何打造濕地公園規劃作出建議,在園內興建一至兩條路徑,又安裝攝錄機,將影像傳到遊客中心大屏幕,並每日限人數入內參觀,確保濕地內雀鳥不會受到太多人流滋擾,讓公園可持續發展之餘,更可以成為未來旅遊景點。至於濕地的保育經費由發展商承擔,透過成立基金,確保每年可產生約五百萬元利息收入,成為公園的營運經費,期望交由非牟利機構營運,此舉可為政府大大節省保育開支。
承擔保育經費 政府須監管到位

要項目成功落實,做到發展與保育共存,並非全靠發展商單方面做,政府監管亦扮演重要角色,尤其要不時派人巡視和抽驗濕地環境是否有改善,若不達標,是否有任何罰則,確保發展商以及建議中的非牟利營運機構說到做到,讓環保人士安心,以後不會動輒以環保理由阻撓發展,亦有望成為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新契機。

南生圍的裁決為困擾香港多年的濕地發展難題帶來突破點,濕地並非碰不得,只要政府擺脫官僚思維,地產發展商亦改變一貫營運手法,願意在開發地皮時兼顧保育,而環保人士亦擺脫保育大過天的僵硬思維,各方是有機會取得平衡點,發展與保育是可以共存,實現政府、企業和社會多贏局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