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大藥廠將加強集採規模
2022-01-10 00:00(星島日報報道)中國近年推行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集採)政策,李氏大藥廠(950)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鄒耀明表示,公司目前只有一個產品符合集採政策,而其佔銷售額比例不大,惟預計集採規模將會愈來愈大。公司亦會嘗試將手頭上的引進藥物,轉變為國產化產品。他提及,公司已申報6款至7款藥物,等待內地監管部門批准今年上市。
中國集採政策覆蓋各類藥品,重點將基本醫保藥品目錄中,用量大及採購金額高的藥品納入採購範圍,引導藥品價格回歸合理水平,減輕市民用藥負擔。鄒耀明提及,由於集採政策出台,整個醫藥行業逐步將注意力由「普藥」轉移為「特藥」,目前公司共有6款至7款特藥,包括正在審批中的藥物。他續指,集採政策不一定是壞事,公司會嘗試將手頭上的引進藥物國產化,即是技術轉替或做仿製藥,以降低成本,並走上集採路,維持公司基本銷售。
內地第五批藥品集採於去年完成,鄒耀明指出,當時公司已因應情況,延期或暫停部分項目,基本上已處理好集採政策造成的影響,而今年將會重新考慮公司的預算,將資源集中在有潛力的項目。他續指,去年及前年公司的研發開支佔銷售收入逾30%,主要因為投放很多資源於眼科及腫瘤科,惟已分拆兆科眼科(6622)上市,未來研發開支比例將會降低,並強調公司仍著重創新。毛利率方面,他認為如果有更多藥物國產化,毛利率可望改善,而近年毛利率維持於60%水平。
鄒耀明表示,公司目前約有43個項目,其中21個項目是在第三期臨階段,或者已是等待報新藥申請,所以現時不急於拿新項目,惟會持續挑選項目,冀為股東及投資者創造更佳回報。李氏大藥廠於2020年成立營銷中心,按照產品的情況安排分銷、直銷、零售和電商等銷售方式,令產品銷售更靈活及有效率。
他補充,公司會通過叮噹快藥、阿里健康(241)及京東健康(6618)等平台出售產品,把業務拓展至消費者群。他指,暫時電商業務佔銷售額不是很多,但相信零售及網上銷售的比例會逐步提高。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