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三校友研口音轉換App

2021-12-22 00:00

■口音轉換App共同創辦人(左至右)張肖恩、謝列布里亞科夫和索德里。
■口音轉換App共同創辦人(左至右)張肖恩、謝列布里亞科夫和索德里。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三個校友得知一位朋友不得不辭掉工作時,覺得這是沒有道理的事。該友人能說流利的英語和西班牙語,個性友善,並且是系統工程方面的專家,為甚麼連電話服務員的工作都保不住?朋友坦承,因為口音之故,很多客戶無法理解他的話,甚至遭到一些人的譏諷。三人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因此成立新創公司研發口音轉換應用程式(App),希望徹底解決口音引發的溝通問題。
盼助醫生更了解患者

新創公司Sanas正在測試自行研發的人工智能驅動程式,這個應用程式可即時改變人們說話的口音,以解決溝通不暢的問題。舉例來說,菲律賓客戶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可正常地對着麥克風說話,但在電話另一端的美國客戶聽來,客服人員就像是來自堪薩斯州一樣。Sanas的創辦人說,客服中心只是個起頭。最終,創辦人希望他們的App可應用於各行各業及個人溝通,例如可以幫助醫生更了解患者的狀況,幫助孫兒聽懂祖父母在說甚麼,同時也可用於提升電影配音精準度,並協助智能家電和語音助理理解不同口音。

Sanas行政總裁謝列布里亞科夫來自俄羅斯,他與另兩名共同創辦人索德里和張肖恩(Shawn Zhang)在史丹福大學相識。擔任財務總監的索德里是委內瑞拉人,他與謝列布里亞科夫已從史丹福畢業;科技總監張肖恩則來自中國,他為專注成立Sanas這間公司而輟學。謝列布里亞科夫指出,來自不同國家的他們都曾因為說話口音而遭受差別待遇,「情況有時讓人相當難過。」

目前,英語仍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約有十五億人說英語,但他們大多不是母語人士。單是在美國,就有數以百萬計人以英語為第二語言。這讓英語發音App的市場不斷成長,但Sanas另闢蹊徑,認為與其耗費大量金錢或時間來學習改變口音,不如讓科技替使用者代勞,有效傳達他們想說的話。
可轉換菲律賓印度音

目前,Sanas的演算法可用以轉換美國、澳洲、英國、菲律賓、印度和西班牙的英語口音,團隊並計畫增加更多種口音。儘管在Sanas團隊提供給CNN的範例音檔中,美國口音聽起來仍有些生硬,但試用App的客服中心已給予正面的初期回饋意見。Sanas團隊表示,今年他們已取得投資方提供的五百五十萬美元種子資金,未來將持續研發改進口音轉換技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