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踩油」 小米智米擬齊造車

2021-12-14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電動車成市場大勢所趨,除了傳統車廠陸續轉型發展電動車外,不少科企亦紛紛加入造車大軍,包括蘋果公司、鴻海、小米(1810)、華為、百度(9888)等。繼小米早前宣布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量產後,董事長雷軍近日接連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或董事長職務,擬打算全力閉門造車。小米亦正計畫多綫布局造車業務,消息指旗下控股公司智米科技正籌備造車,將成為小米的另一條造車綫。
內媒引述消息人士稱,小米控股的生態鏈公司智米科技計畫加入造車大軍,該業務將由前通用泛亞的電動車項目負責人馬永東負責。報道指,不少北汽的電子電氣架構人員也在近期加入智米。據報,智米的造車方向是乘用車,首款車型是SUV,目前智米與小米汽車保持獨立。
雷軍頻退出小米關聯公司

另外,據《天眼查》資料顯示,雷軍近日接連退出多家小米集團(1810)關聯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或董事長職務,包括廣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小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擬打算全力閉門造車。

事實上,近期不少科企先後宣布發展電動車業務,例如蘋果公司正準備加快「Apple Car」電動車開發,華為開發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台企鴻海亦推出自主開發的電動車。然而,並非所有企業都能成功造車,樂視多年前亦宣布加入造車大軍,惟最終造車大計胎死腹中。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科企蜂擁加入造車大軍主要受各國政策及市場趨勢推動,事實上以往亦有不少企業在現有品牌下開拓新業務,故認為各科企更改賽道至電動車行業並非新鮮事。
傳統車企「改道」較易成功

中國去年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至2035年)》,積極推動國內電動車行業發展,國內不少知名科企,包括小米、百度、華為等先後宣布加入造車大軍。李兆波分析,雖然這些科企表面上造車成功機會很大,但當中只有小米及華為的電子產品業務在行業中表現較好,而百度的搜索引擎技術仍有待改善,故認為小米及華為成功的機會相對較大。惟目前電動車行業仍在起步階段,要研判哪家科企能成功跑出仍言之尚早。他又指,傳統車企改道造電動車的成功機會較大,除了因本業與電動車行業相近外,消費者普遍著重品牌效應,由傳統著名車企產出的電動車可有效提升消費者信心。

儘管市場上陸續有不同科企宣布加入電動車行業,但李兆波認為,電動車行業的市場十分龐大,距離市場飽和仍有一段距離,又認為企業要加入該行業並不難,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在電動車行業中保持競爭優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