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指鼻咽拭子測核酸較準

2021-11-1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中文大學醫學院針對三種常見的核酸檢測方法進行評估,分析這些方法在醫院和診所實際應用中的表現。結果顯示,三種測試方法的準確性與一致性並無顯著差異,但採樣方法以及後續核糖核酸(RNA)的提取方法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因此需設定一套標準的實驗方法,以完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該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科學雜誌《刺針-微生物 (The Lancet Microbe)》。

三種核酸檢測方法為「數位聚合酶鏈鎖反應(dPCR)」、「定量聚合酶鏈鎖反應(qPCR)」和「環介導等溫擴增法(LAMP)」。港府認可的新冠病毒檢測中心現時均採用qPCR技術進行核酸檢測,而dPCR是一種新開發的技術,現多用於醫院和診斷中心的醫護人員對病毒核酸進行精準定量的操作。另外,現今全球多個機場和檢測中心已陸續開始使用LAMP作為快速檢測工具。

研究團隊共收集整理六十六項不同的獨立研究,共計逾一萬五千個臨牀樣本,並對當中的五十二項研究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發現,dPCR靈敏度最高,其次是qPCR和LAMP。在化驗樣本分析中,鼻咽拭子取樣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在三種檢測技術中均比唾液取樣高。團隊亦發現實驗設置比檢測類型更能影響病毒檢測的準確性。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助理教授張栢恒表示,當分別採用同樣的閱讀RNA序列引子/探針、RNA提取方法和化驗樣本種類時,不同的核酸檢測所得出結果的準確性沒有差異。但當實驗設置改變,檢測的準確性則會出現明顯變化,這反映相比選擇哪一款檢測技術,維持一個標準和一致的實驗操作方法,才能更確保檢測的準確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