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展大推防跌裝置護老

2021-11-0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老人在家跌倒可大可小,本港每十位六十五歲或以上的居家長者中,就有兩位曾在一年內跌倒,七成半人有不同程度的受傷,例如骨折及頭部創傷等,令社會對長者健康監測的需求增加。第五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前日於會展圓滿結束,合共展出超過六百款樂齡科技產品及方案,吸引逾三萬一千人次入場。其中有展館介紹在院舍和家居環境應用的防跌及跌倒事故偵測的產品和設備,例如從澳洲引入實時遙距人工智能偵測系統,以及雷達偵測離牀裝置,助長者居家安老。

展覽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與政府合辦,並由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佔地近九千四百平方米,設四大特色主題館,包括:跌倒預防及偵測、互動體驗運動場、照護食市集及智慧城市優質服務,向長者及殘疾人士展示有關技術。

根據去年數字,每年約有四萬四千人跌倒入院,其中更有約二百名長者因而去世。他們使用洗手間及半夜起牀最容易發生跌倒事故,故跌倒預防及偵測館涵蓋多種產品,包括外置式、接觸式及穿戴式裝置,預防長者跌倒或跌倒後失救的機會。

外置式裝置方面,參展公司JKL i-healthcare指,最近由澳洲引入具專利的人工智能偵測系統,可以實時分析得知長者的動作,包括跌倒、上廁所次數,甚至是微笑或哭泣的表情皆能感應得到,更可監察流感徵狀,提醒用家盡快接受治療。為保障私隱,系統只會整理出統計圖及文字報告,並不儲存任何影像。

有關裝置外形與揚聲器相似,上面有一個具一百一十度視野的鏡頭,若發現長者不慎跌倒,只需花費十多至二十秒即能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通知照顧者。科技顧問羅偉浩表示,系統能偵測傢俬和物件,避免誤判的情況出現,準確率可達九成以上,例如長者躺在梳化休息,則不會被視為跌倒。

至於接觸式裝置,有參展商研發出雷達偵測離牀裝置,長者更可使用遙控控制牀架升降,緩慢地下牀。發言人透露,產品主要應用於院舍、醫院內需要特別照顧的病人,由於相關技術新穎,造價較高,但認為市場成熟後價格可以作調整,日後或考慮引入獨居長者家中。

社聯業務總監陳文宜提出,如果長者家居有完整的防跌配套,或能減少他們入住院舍的機會。她又指,展覽除了讓長者、殘疾人士和其照顧者對樂齡科技有進一步的認識,更是參展商和這些用家互動交流的重要平台,令其能夠參考意見進行改良,創造更切合用家需要的產品,期望長遠可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