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碼」上通關 宜早不宜遲
2021-10-14 00:00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布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以聚焦經濟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主題,是其任內最好的一份貼近民意的《施政報告》。其中特首提到,恢復與內地通關列為特區政府首要任務目標。這是回應民意、重視民情,以人民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的政治承諾。在如何通關的問題上,特區政府提出,將研究「通關碼」,作為與內地免檢疫通關條件。「通關碼」宜早不宜遲,香港本地清零已多日,是時候準備與內地重新恢復正常通關。
「通關碼」既然作為通關工具,始終遵循自願原則。香港個別人士因為政治偏見,對「安心出行」、「健康碼」等防疫工具大肆反對,指侵犯個人隱私,不願使用。正在研討的「通關碼」,不存在這個憂慮,並非全港市民都需要使用,只有需要前往內地才要下載和追蹤,這是風險管理措施。與個人相比,公共衞生才是最大的公眾利益,要通關就必須在防疫策略上最接近內地,「通關碼」採取行程追蹤和實名制無可厚非。若不需要返回內地、不想被追蹤,那麼不安裝即可,並無強制性,市民們各取所需,合情合理合法。
通關是全港關心的大事,眾多市民都逼切地盼望早日通關,香港政府和內地有關方面一直在積極進行商討。內地方面明確要求香港收緊高危群組的檢測及確診者出院的安排,以及推行「通關碼」,只要能夠令到內地放心,港府都應該盡力滿足要求,通關是關係到香港經濟、民生的頭等問題,逼在眉睫。「通關碼」是將來恢復兩地往來的必備工具,盡早推出在特定群組、特定區域內有序試行,則可讓市民們離通關更進一步。
全球性疫情持續,香港不可能獨善其身。在放寬部分通關限制後,我們仍然必要把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全民努力谷針作為必須之舉,以疫苗接種比例不低於百分之八十為目標,逐步實現與內地的完全對接,構築防疫的屏障。
香港的經濟深受疫情影響已久,各行各業均受重創,無法回復通關給市民們帶來諸多不便。日前政府發布《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指香港的營商環境良好,前景亮麗;同時行政長官已發布新的《施政報告》,指明接下去香港的重點發展方向。在這個時點,與內地通關顯得更為重要,香港長期以來在商務往來、學習交流等方面都和內地緊密相連,更有許多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的外企在內地也有重要的生意,一日不通關,香港的經濟增長就一日受阻。只有有序恢復通關,才能便利港人在內地特別是在大灣區的需要,創業、置業、就學、就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讓內地居民也能夠有序合法進出香港,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復甦各行業。「通關碼」要求明確,方向有了,政府要加快籌備推行,市民亦要積極配合,事不宜遲,「碼」上通關。
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