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減負」護眼防患未然

2021-10-10 00:00

減負政策成為中國開學的「關鍵詞」之一,政策在今年暑假前落實,鼓勵減少內地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規管功課量、着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後活動管理等。中國莘莘學子們課業水平之高,某程度上是以長時間伏案學習換回來的。身為眼科健康發展機構,護瞳行動不無擔心未來年輕人的眼健康。

內地不少學生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就衝在課外培訓和輔導的前頭。每天早上七點三十分到校,下午放學後部分孩子便直接到補習中心,一些可能到晚上十點、十一點才回家,對孩子構成的學習和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中國普遍兒童遇到最大的眼疾問題,首推包括近視在內的屈光不正。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在一九年四月底發表報告,在調查超過一百一十萬名幼兒園和中小學學生後發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高達五成三,近視比例隨年齡上升,到高中時已有約八成一學生患有近視。走進班房,不難看到絕大部分孩子都戴着眼鏡的風景。高度近視已成為趨勢,早發高發,有低齡化傾向。高度近視不但影響年輕人的生活;他們在未來發生病理性近視,以及白內障、不可逆轉的青光眼和眼底病變等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嚴重者甚至需要面對失明的風險。

中國兒童的眼健康挑戰有東西地理之分。比如說上海的一個孩子,可以接觸形形色色的課外活動,他們面對的是沉重的課業和補習壓力。在部分西部欠發達地區,不少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剩下留守老人,兩代家長對兒童教育的看法存在差異。因此為了安撫孩子,老人輕易給孩子手機耍樂或長期看電視,眼健康的挑戰在於控制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和時間。

去年新冠疫症蔓延,更令近視情況加劇。為了不耽誤學生學習,學校都開展了網課。去年秋季國家教育部也進行相應的近視率反饋跟蹤,訪問九個省份超過一萬四千名中小學生後,發現近視情況比一九年上升了一成,大半年來近視率增加了百分之十一點七,數字驚人。疫情反覆,在特殊時期學生不得不上網課,但是怎樣更好的規範網上教育,實在值得社會深思。

要控制年輕人近視加深的問題,國際防盲協會指多個科學調查已證實讓學生每天在戶外活動至少兩小時,有助減慢近視發生。在減負政策實行以後,一些學校紛紛安排每天一節四十分鐘的戶外體育課,這在以往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連主科也不一定能每天排得到一節課。減負政策下學校適時變革,對年輕人的身心健康,包括眼健康都是有利的。

一系列改變,也讓眼科醫療專業人員覺察到,除了要為已患上近視的兒童提供他們能夠負擔的眼鏡等治療方式外,更重要的是防患未然,在發生近視等眼疾問題前已經將其控制。

變化或許是緩慢的,家長和學生需要適應,不同的部門和崗位的配合更不可或缺。眼健康不止是健康議題,也是社會發展議題,與多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貧困、教育、性別平等等緊密相連。近視防控政策也一樣。在此之前,坊間可能認為談近視當然是衛生部門負責,給孩子檢查和配眼鏡,但實際上這只是發現和矯正近視,而不是從根源上來解決問題。因此《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和《常態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前提下學校文明衞生、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導》等把多個關聯部門整合在一起,包括有教育、衞生健康、文化廣播等實在重要。近年國家的近視防控政策不再只剩醫療機構孤軍作戰,而是能聯合其他部門來解決問題。

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視覺日,今年的主題正好是「愛護瞳(Love Your eyes)」,鼓勵公眾定期驗眼。一系列的國家眼健康政策,也正好呼應了這個主題。

黃憶雯

護瞳行動中國項目經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