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施政報告》以創新思維設計及管理海濱

2021-10-09 00:00

行政長官現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日前出台,對海濱發展作為宜居城市一部分有不少着墨。第一百零九段是這樣寫的:「政府一直致力優化維港兩岸海濱,通過和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共同努力,由去年十月到本年底,我們將一共開放十五處海濱場地,把維港海濱進一步延長至二十五公里;試行的『海濱共享空間』管理模式亦深受大眾歡迎。我們會繼續把開放式管理推展到更多海濱用地,讓市民可在共融環境下無拘無束地享受海濱空間。此外,我們會於維港海濱首次引入完全無欄杆的梯級式沿岸設計,讓遊人可臨海而坐,無阻隔地欣賞維港景致。」

「十五個場地?究竟在哪裏?」朋友問。事實是,去年十月至今一年之間,我們已陸續開放了總共十一個海濱場地。當中包括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香港兒童醫院旁的海濱長廊、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一期)、灣仔粉紅通道、渡輪碼頭畔主題區(第一期)、荃灣海濱優化工程(第一期)、灣仔海濱休閒站、啟德空中花園、金鐘至添馬段(第二期)、觀塘海濱道公園和近日開放的東岸公園主題區。

至於餘下的四個場地,包括啟德車站廣場、銅鑼灣活力避風塘主題區、渡輪碼頭畔主題區(第二期)和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二期)等,工程已接近尾聲,全部預計在本年底開放。

近年,我們在堅尼地城和灣仔的場地試行「海濱共享空間」,深受大眾歡迎。這些場地都以相對於傳統公園較少規則的開放式管理,空間亦沒有硬性劃定各樣活動的範圍和界線,市民可以在互相包容的情況下在這些自由空間內各適其適,到訪者亦對這種嶄新的管理模式表示支持。我們會繼續把開放式管理推展到更多海濱用地,例如即將開放的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二期)。我們亦會加強宣傳和推廣工作,以增加市民對這管理模式的了解。

關於無欄杆梯級式沿岸設計,其實並非甚麼新事物。在世界各地的海濱城市亦非常普遍。例如雪梨海港、新加坡河濱、首爾清溪川,又例如北歐各城市(包括哥本哈根、奧斯陸及斯德哥爾摩),而意大利威尼斯更不用說了;而香港人就是習慣了四處欄杆。當然,在香港要增加親水性和加強水陸連繫,推動無欄杆設計,也要克服不少困難,令政府部門一直裹足不前。這邊廂說要搞「親水文化」,那邊廂卻偏戒不掉那日益嚴重的「投訴文化」。一句「有人跌落水誰來負責?」便足以令政府官員們卻步。但為何外國做到而我們做不到?原因簡單不過:對於這些外國城市的市民來說,「走路要小心」,「自己生命自己負責」,都是常識吧。

因此,筆者非常歡迎《施政報告》指出維港將會引入完全無欄杆的梯級式沿岸設計,讓遊人可以臨海而坐,無阻隔地欣賞維港景致。此舉誠然是一項突破性進步,為市民提供不同的空間體驗,令香港的城市設計返回世界水平。

無欄杆的「海岸堤階」(HarbourSteps),即將在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二期及活力避風塘主題區兩段海濱出現,分別長約九十米及一百米。在水上運動主題區,我們把原有垂直的海堤改裝成海岸堤階,堤階面表採用仿石設計,並裝有特色座椅及桌子,堤階上還會安裝一些藝術裝置。

將來有水上活動進行時,堤階亦可成為觀眾看台及上落船隻的通道。至於活力避風塘主題區,堤階由原有斜面海堤改裝,面表也有特色座椅及桌子。

在安全措施方面,參考了外國經驗,海岸堤階上會展示標貼提醒遊人注意安全,並提供救生圈。另外,兩段海濱都會有二十四小時保安巡邏。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會安心享受更親水的海濱設施。

吳永順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