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體癌患者十年激增七成

2021-10-0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早前的分析指,女性患癌風險持續上升。而子宮體癌是本港第四常見的女性癌症,十年間的個案數目增加七成,數字較子宮頸癌更多。子宮體癌的其中一個明顯病徵是下體出血,但不少女性或誤以為是經期紊亂而忽視病徵。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講座教授顏婉嫦指,子宮體癌轉移後的預後較差,目前有標靶免疫治療組合,作為女性的治療選擇,有助延長存活期。

全球數字顯示子宮內膜癌的病發率和死亡率正在上升,而二○一八年子宮體癌新症數字逾一千一百宗,而子宮體癌中有九成個案屬於子宮內膜癌,而癌細胞生長於子宮內層細,值得女性提高關注。

近年,香港女性選擇不生育或延遲生育年齡,亦會增加上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顏婉嫦表示,子宮內膜癌主要的病徵包括經血變多、停經後出血、月經周期不規律等,亦會有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令不少女性或誤以為是經期紊亂,更甚是更年期的症狀。她又指,子宮內膜癌也有可能因為腫瘤壓逼造成疼痛,如下腹痛、解尿痛或性交疼痛等。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表示,有約七至八成子宮內膜癌個案並不屬於高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dMMR)。她指,相關個案可使用新型治療—標靶藥「樂伐替尼」和免疫治療「匹博利組單抗」。

她表示,曾有研究將此療法與化療相比,發現使用標靶結合免疫治療的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分別為六點六個月和十七點四個月,但相反使用化療只有分別三點八個月和十二個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