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學校都有「時限」?
2021-09-29 00:00近日新聞報道,有位於北區、元朗區和觀塘區的小學,將在大後年即是二〇二三至二四年結束,這些學校被稱為「有時限小學」,甚至被成為「短命小學」。這是甚麼意思呢?同所謂的「殺校」,又有甚麼不同呢?
為甚麼有這種學校出現?一切源自政府對適齡學童人口預測的不可掌控。二〇〇一年就是一個慘痛例子,當年政府統計處預測每年將有一萬六千多個新來港學童,但實際來的每年只有五千多個,加上本地出生率下降,故此根據這個錯誤人口預測而興建出過多的學校,最後在二〇〇四年開始出現小學殺校潮,二〇一〇年出現中學殺校潮。但令政府進一步失預算的是,二〇一二年龍年效應和短暫出現的單非雙非學童的出現,令學童人口會在二〇一三至一四年開始上升,但也只能是短暫幾年上升,二〇一七至一八年小一人口上升至高峰,然後又開始回落。這種過山車式的人口驟升驟降,令到政府很難準確預測學童人口變化,從而很難預測要增建多少學校。
面對這幾年短暫學童人口上升,可以解決的辦法只有三種:原區學校收多些、跨區分配學位,以及興建這類「有時限學校」,而且是在頭兩種辦法都解決不了之後,才考慮第三種辦法,即有時限學校。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港有四所是屬於這類學校。無論這幾所學校辦成怎麼樣,最終都要夠鐘關門。現在尷尬的情況出現了,坊間傳聞,似乎幾所「有時限小學」都辦得不錯,受到家長歡迎,似乎家長明知是「有時限學校」,一樣帶小朋友去報讀。
依照合約精神,這些學校的確夠鐘就要結束,無可厚非;但眼見學校辦得受到家長和社區的認同肯定,如果簡單粗暴地予以結業,等於無視辦學成績,白白浪費他們累積出來的成功辦學和教育經驗,讓好的教育經驗付諸流水,實在非常可惜。更令人費解的是,其中在大埔區那所「有時限小學」的附近,政府正計畫興建一間更大的全新校舍。我不知道那所「有時限小學」的辦學團體,有沒有向政府申請這個新校舍,按照媒體報道,似乎申請並不成功。這就更令人覺得費解,政府似乎寧願從頭來過,讓新的辦學團體在新的校舍開辦一所新的學校,也不願意讓這所受到歡迎的有時限學校遷入新的校舍,去延續教育事業和教育經驗。
須知道興建校舍這類硬件容易,肯付錢就可以了,但積累成功辦學經驗這些軟實力就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是否可以成立檢討小組,重新研究一個既不違反合約精神,又能延續優質辦學經驗的兩全之策呢?
鄧飛
中學校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