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善用大數據教學 助學生了解國情
2021-09-12 00:00「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訪港,向香港各界代表介紹《規劃綱要》,在青年論壇中,「國家隊」代表鼓勵香港青年多了解國情,認識國家發展大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參與以香港為核心的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可是由於過去一年多新冠病毒肆虐,導致香港與內地通關受阻,大量港青因此減少北上,影響他們參與上述實習計畫。同樣原因,每年本地大中小學為學生所組織的內地交流活動,也被逼停辦。雖然香港疫情已基本「清零」,但由於近期每天連環出現零星輸入個案,再加上Delta、Mu等變種病毒出現,本地疫苗接種率又尚未達到安全水平,因此封關可能還會維持一段時間。雖然如此,推進港青了解國情、認識大灣區的工作絕對不能停滯。儘管各學校已透過不同方法,持續培育學生這方面的知識,例如利用新聞時事、記錄片等向學生介紹內地的發展情況,不過這些做法對理工科學生而言效果未必理想,主要是他們一般對從新聞、記錄片等傳達的資訊不感興趣。有見及此,筆者建議學界善用「大數據分析」輔助國情教育。
香港教育界團體可以透過政府的協調,與大灣區相關機構合作,獲取區內的居民日常生活、電商交易、物流網絡使用等數據,然後把它們公開,用作在學界舉辦「編程馬拉松」(Hackathon)。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創意和所學的「大數據分析」技術(例如「機器學習」模型),從數據中挖掘出當地的生活常規,讓學生由數據中觀察到大灣區的生活與文化,一方面可以提升理科生數據科學的技能,亦可以輔助他們認識國家,一舉兩得。
有人可能會認為通關之後,內地交流活動便能回復正常,那時香港便不再需要數碼化教學。筆者對此不敢苟同,「大數據分析」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出發交流之前預先理解當地的文化,更可以幫助他們在交流訪問時吸收得更快、更多。
最後,適逢教育局推行「公民及社會展科」,筆者建議課程中國情教育範疇多加入STEM元素,例如本文所提出的建議,讓理科生更易以「大數據」科學在課程中了解國情。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榮譽會長
黃錦輝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