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擊|東龍洲網箱養殖場助漁業轉型
2021-09-12 00:00
本港有二十六個指定魚類養殖場,但大多數仍是傳統木製浮排,抗風浪能力較低,大多數設於近岸。其實內地、台灣等地具規模的大型海魚養殖場,已採用先進現代化管理。而早前內地農業部門亦向本港漁民團體,解說「十四五規劃」促進本港漁業升級轉型的政策,包括支持本港漁民在內地發展深海網箱養殖、休閒漁業、組建現代化漁業企業等。特首林鄭月娥亦在去年《施政報告》指出,支持香港漁民參與在大灣區的深海養殖產業發展。
其實漁護署早在二○一七年底,已開始研究在本港的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深水網箱示範場,二○一九年正式啟動計畫,為本港設立現代化養殖業進行試點。漁護署高級漁業主任(水產養殖)周永權表示,去年九月在順德製造深水網箱的鋼製桁架,經過靜水測試後,今年十二月將網箱經拖船運到東龍洲進行固定掛錨。
漁護署漁業主任(海產養殖發展)莫碧霞表示,網箱長九十一米,寬二十八米。網箱四端各有一個浮室,令網箱浮在水中,該處水深十一點六米,網箱由五個鐵錨固定,在網箱內掛網後,離海牀五米,養殖水體有一萬一千立方米,體積足有四個標準泳池。而四個浮室上方其實是儲物室、水質監察室、飼料室等用途,更設有兩個風車發電,並有逆滲透海水化淡機提供淡水應用。
養殖場設有三個養殖區,其中一個由漁護署自行養殖黃立䱽和深海泥鯭,今年三月開始落魚苗,當時黃立䱽只有十公分,現時半年已超過一呎長,重達一點五斤。至於「清道夫」深水泥鯭就有食海藻的習性,負責「清場」,同樣長大得快,現已重逾五百克。
周永權說,漁場設有自動氣動投餌機,一日兩次自動噴灑餌料,採用餵飼鱸魚等級的蛋白質之魚糧。另外又引進地中海品種的金頭鯛,雖然不及金目鯛高級,但勝在生長快,如今亦已重一斤多,「反而要控制不好太大條,適合家庭食用的大小。」他指,金頭鯛無論刺身或煮食都魚味鮮甜,可供應餐廳或街市發售。
透過申請漁業持續發展基金,在該養殖區借用魚排進行培訓及分析數據的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郭穎軒表示,東龍洲本身海水清潔,是本港養殖區風浪最大的位置,水流急,水體交換快,魚亦會長得快,而且選址時參考了紅潮紀錄,「污染物及紅潮都較封閉的內灣,較容易沖走。」周永權說,養殖區的養魚較少生病,一般七成養魚存活率已不錯,但該漁場至今存活率達九成九。
他指,雖然深水網箱的桁架約一千萬元,另外養殖設備一百四十萬元,初期投入成本較高,但較傳統漁排的產量及質素同樣較高,而且魚場有二十四小時水質監測及閉路電視,透過手機及電腦可實時監察,平時只需兩名職員駐場即可。
周永權指出,示範場目標吸引計畫轉型的漁民或其接班人由出海捕撈轉為養殖業,又或者傳統養殖戶,甚至有興趣投身養殖業的年輕人士,因此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進行培訓及實習(見另文),「前期投入較高,但漁民可組成合作社一齊做。」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