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共同富裕與貧富懸殊

2021-09-09 00:00

「共同富裕」一聲令下,大企業踴躍捐款被戲稱繳交「保護費」。共同富裕本屬內地方針,與香港無關,不過股市新聞點算響應的中資上市公司,蒸發市值數以億計,而在內地經營生意的港商亦不明就裏,誠惶誠恐。時機遇着雷厲風行的監管行動,皆因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自去年起被列為重點任務。互聯網企業收到高額罰單,飯圈亂象與劣迹藝人被懲治,再碰上雙減政策整肅補習行業,令人誤將共同富裕與洗劫民企劃上等號。

中財辦特意解釋共同富裕不是「殺富濟貧」,而是以先富帶後富。談到改革開放時,常常會引用鄧小平的名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少人卻未聽過下半句:「帶動大部分地區,然後達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個遠期目標,終點不是均等富裕,而是收窄貧富差距。脫貧攻堅戰於去年收官後,中央宣布成功實現建黨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決絕對貧窮問題。現在具備實際條件,邁向早在一九八五年提出的共同富裕理想,最近的方針必須以此高度去理解。

經濟學有一條庫茲涅茨曲線(Kuznets curve),呈倒U形,意思是隨着國民收入增加,經濟不均會先惡化後紓緩。這位諾貝爾經濟學家假設,供應充足的廉價勞工令資本家可以獨享經濟成果,而經濟起飛之後,民主化與福利主義將會拉近城鄉差距。然而,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卻著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證明全球財富繼續不患寡而患不均。當自由市場失去秩序,政府這隻有形之手更應思考如何引導資金、管理經驗、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從發達群體複製、推廣及轉移到落後群體,令後者得到後發優勢,通過競爭或互補追上經濟發展,甚至實現「彎道超車」。

共同富裕的具體制度安排以三次分配理論為基礎,目標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避免形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中產萎縮的M形社會。浙江省是首個共同富裕示範區,其落實方案有助我們一窺究竟。初次分配主要體現於僱員按市場機制所得的待遇,可以進行企業薪酬調查、改善最低工資水平等方式,讓普通勞工有渠道憑自身努力增加收入。再分配是政府按照公平原則配置資源,可以藉着稅制改革,改善生育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表現和覆蓋率,加強上下級政府之間的上繳、返還及補貼,從而減輕中產人士的生活開支。三次分配是自願性質的慈善捐贈,可以給予稅務優惠、配對計畫推動慈善信託業務。

輿論渲染共同富裕是現代版的「打土豪分田地」,無疑是利用土改回憶勾起恐共情緒,漠視貧富懸殊對社會百姓帶來的不公義。香港恥為全球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雖然在一國兩制之下,社會經濟制度有別於內地,但讓人民生活富足的目標,不應有地域或制度的差異。香港的大市場小政府將資本主義的缺點表露無遺,內地的共同富裕有沒有值得借鏡的政策措施,改變我們沿用的舊方法,為解決貧富懸殊提供答案?

潘學智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