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財倡邀去職醫生 為專科學位做培訓

2021-07-1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海外醫生修例草案雖已交上立法會審議,惟醫學界對相關草案仍大多持反對意見,憂心修例後會出現本地醫生與海外醫生「爭專科培訓學位」。負責向公眾解說方案的行政會議成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建議,政府、醫管局和醫專應共同商討如何利用這些已離開公營系統並有資歷的醫生,在公營系統內培訓本地生和非本地生。他又形容,此次修例「只是開了小門」,相信難以透過此來完全解決醫生不足問題,會根據修例後得到的成效再決定下一步應如何走。

海外醫生修例草案在醫學界中仍爭議不斷,部分醫生擔心引進更多醫生會加劇專科培訓學位的競爭。林正財近日接受團結香港基金的訪問,提到以往十年本地有不少優秀和資深的醫生,從公營系統轉到私營系統,建議政府、醫管局和醫專應共同商討,如何利用此批醫生在公營系統內培訓本地生和非本地生。他解釋,相關醫生經驗好、知識足,認為其應在醫專內隨時扮演一個積極角色。他又指,目前的系統比較僵化,只准在公營系統內的醫生培訓醫生,認為可鼓勵私營系統醫生進入公營系統負責培訓工作,以達到專業的承傳,「這方面如能跳出既有框架,一定能夠解決培訓名額不足的問題。」

另外,部分醫生質疑,患者在公院的輪候時間之所以如此長,是因為本港醫療體制硬件上的不足及未有做好基層醫療。林正財表示,醫生為醫療架構的「骨幹」,如在醫生人手方面不作任何改革,興建再多醫院亦是無用,「以將軍澳醫院為例,當時就曾因醫護人手不足而不能運作。」他又指,基層醫療即使及早篩查到疾病,如沒有醫生去照顧亦是無用,「沒有醫生的話,其他如何改善都無法見效。」

有立法智議員質疑此次修例的成效不大,林正財表示,對於港人最大吸引力應不是本港醫療系統,而是其家庭。他相信,想與家人團聚一起,會為最大的吸引力令他們決心回港。另一不能忽視的吸引力則是香港醫療系統,因本港醫療質素仍維持得很好,「若有志做專科的醫生,會相信香港的環境,是最能幫他以最快速度、最有效率地,成為優秀的專科醫生。」他續指,此次修例要吸引所有在外地當醫生的港人執業是不切實際,但自己曾接觸過一些在外地培訓的香港醫生,得知不少在外國知名大學讀醫的學生都想回港。

林正財又指,此修例可視為一個起步,如「開了小門」,「借今次修例完全改變香港醫生短缺的問題,這是無可能。」他認為,要解決人手問題,應逐步來,「先開這道小門,看看實際有幾多人來申請」,再根據修例後得到的成效再決定下一步應如何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