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選:科大改革課程訓練創意

2021-07-03 00:00

■倪明選表示,創業比做科研辛苦,當年創業失敗領悟自己性格不適合做生意,但從來沒有後悔過創業。
■倪明選表示,創業比做科研辛苦,當年創業失敗領悟自己性格不適合做生意,但從來沒有後悔過創業。

(星島日報報道)創業非易事,成功背後除資金到位和捉緊機遇,更要創業者找到好點子。新任科技大學(廣州)創校校長倪明選,多年於香港科大支援師生創業,坦言未必人人適合創業,但要創業必先有創新的想法,打破傳統思維。他在《科技猛人教路》網上系列訪問中透露,科大將於新學年改革核心教育課程,訓練學生創新創意思維,推出「本科生體驗學習計畫(UxOP)」,為學生提供不同研究、教學和工作機會。
倪明選今月初升任科大(廣州)創校校長,之前是香港科大首席副校長,一直有協助師生作知識轉移,包括創業。加入科大前,倪明選在美國教研二十五載,早在九七年已嘗創業滋味,創立CC&T網絡電話公司。由於當年網絡電話市場未成熟,公司營運四年多便關閉,倪明選笑言,當時經常找人投資、找市場和推銷,跟以前從未打過交道的人打交道,比做科研更辛苦,後來領悟到自己不適合創業。「我公司後來不准我去賣東西,因為錢都拿不回來,客戶付了一成訂金,我就把貨交出去,結果九成錢都拿不回來,被同事說不是這樣做生意的。」

創業失敗的經歷,也讓倪明選深信,創業並非人人都適合,不僅要天時地利人和,而且需要打通上、下游。「很多成品可以在實驗室做得很好,但到了大量生產就不是那回事;而且要看有沒有創業天賦,是否具備開公司的知識,不然如果你有一個好的點子,不開公司,可將專利授權出去。」他認為,擅長創新、研究的研究人員可以在幕後當股東,他以往也促成了不少師生拍檔創業的成功例子。

雖說未必人人適合創業,但倪明選認為創業所需的創新想法,對年輕人發展尤為重要。「過去十多年,科大在教學方面做了很大改革,不止培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創新思維的能力。」他以科大(廣州)上學期新開的一門選修課「設計思維」為例,指課程引導學生去「出題」,而非回答標準答案。「例如老師問疫情下有甚麼特殊想法,可以賺到錢、社會有需求,有學生就提出疫下如何辦畢業典禮等等。」由於見課程反應良好,未來會擴至香港校區學生也可選修。

倪明選又透露,科大將於新學年改革核心教育課程,將以往的本科生研究計畫(UROP),擴展為本科生體驗學習計畫(UxOP),並列為本科生畢業要求之一。學生除可一如以往,選擇跟隨教授做研究的UROP外,也可選擇本科生教學實習計畫(UTOP),花半年時間到中學體驗當教師;或選擇本科生工作實習計畫(UPOP),到香港或大灣區的金融、科技公司實習工作;又或者選擇本科生環球挑戰計畫(UCOP),像「設計思維」課程一樣,提出一些想要解決的環球議題,並探究創新方法解決問題。

「我們希望學生畢業前有機會,打破傳統思維,去想一些創新的東西,這樣比考一百分更重要。」倪明選認為,創業對很多年輕人是一個憧憬,站在大學角度來看,會希望學生都成功、少走彎路,因而提供這些課程、舉辦工作坊、和提供資金幫助他們。他認為不同領域都可為學生提供機會,笑言自己讀計算機學系,自然會說計算機系的好,不過會計、金融、工程或生物科技也有出路,「最主要就是,你對這科目有沒有興趣,因為這些東西會跟着你走很多年,不管你是靠着它吃飯或創業,你必須對它有興趣。」

從台灣到美國,到香港,再到廣州,輾轉於多地發展的倪明選認為,若要創業,大灣區的配合必不可少,從產品建模、找企業上游原材料供應、到廠房大量生產,都能提供資源。新冠疫情下創業艱難,他認為「時勢造英雄」,年輕人可趁此時機找到如今市場最有需求的東西來創業,即使失敗亦能學到經驗,「當學生決定要走這條路,我會鼓勵他們去試一試。」

倪明選二十多年前在美國創業,已經知悉大灣區為創業提供資源,「我當時做網絡電話,需要打模,往台灣、香港都跑了一趟,最後在深圳發現了,收費不多,同樣的東西在台灣非常貴,在美國根本找不到人幫我造。」他認為現時大灣區都在推動創新科技,創業的生態環境愈做愈好,「大灣區本身的上下游愈做愈健全,有不少機會。」

他指,曾有科大畢業生創業,利用三維建模技術做室內設計裝修,可是公司做不下去;直至與內地兩家最大的裝飾公司達成合作,將設計好的裝飾、傢俬訂造交由內地廠家承包,短時間內便可向客戶起貨,「因為找到了上游,一下子就把公司做起來了。」

新冠疫情肆虐逾年,倪明選坦言在本地或到內地創業都有影響,檢疫和食肆限聚令等,他推薦的投資人,和學生、教授見面機會減少。但他認為要創業,大灣區的配合必不可少,並舉例最近有教授研發透明的防疫口罩,也找到風險投資,但要產品化,不能依賴實驗室技術,需要有廠房,而這些須在內地落實。

談及本地或有年輕人抗拒到大灣區發展,倪明選認為創業不應考慮「哪些地方好不好」,而是「哪些地方能讓我的公司成功」更為重要,「如果想創業只在一個地方做,上下游都沒有,你就很難走出去。」

倪又指自己常跟學生說,第一次創業就成功的機會不大,但第一次失敗才會學到經驗,笑言甚少學生第一次就成功。「經驗是很重要的,當學生決定要走這條路,我會鼓勵他們去試一試。」

倪明選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方面饒有成就,過去在大學教研四十年,一直反思自己想做但沒有做到的事,接受新挑戰到科大(廣州),是冀跳出傳統框框限制,推行交叉學科教學模式。他以自身為例,指大學時代遇上好教授,因而愛上計算機科,相信教師極具影響力。對於近年本港趨向重視STEM教育,他認為方向正確,同時亦認為教師要鼓勵學生靈活變通。

「交叉學科(或稱跨學科),不同的領域聯合起來解決不同的現實問題,全世界的高校都想做,但沒有做得很好。」倪明選表示,香港科大過去三十年有一定基礎,理、工科都相當出色,廣州校區可在此基礎上,拋開包袱和框框限制。他認為教學上亦要改革,教師要教學生主動學習,「如向教師指出以前的教法不對、重新教,一定會阻力重重;但科大(廣州)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沒有包袱,從一開始就把它做好。」

倪明選對教學的講究,或許與其大學經歷有關。他當年升讀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修讀當時新開的「計算機組」,短短一年便愛上計算機。「事實上,我愛上它的原因,是因為這個老師,是我碰過最好的老師,他講得清清楚楚,他改變了我的一生。」倪明選相信,教師是最能影響孩子的人,但講求「功力」,「倘被不好的數學老師教,會恨數學;但不喜歡數學的學生碰到很好的老師,還是會讓人愛上(該科)。」他盼教師能下更多工夫,「使一門很多人認為無聊的科,變得有趣。」

近年盛行STEM教育,倪明選認為,由小學至初中階段注重STEM教育「是完全正確的方向」,加上他在美國目睹子女的教育,深深體會美式教育讓學生對S、T、E、M都感興趣。他憶述兒子讀小學時,有一次功課沒有跟從老師指示,將馬鈴薯澆水發芽,「我們中國式家長大為緊張,想說要去哪買一個發芽的馬鈴薯交差呢?」但兒子沒有理會,最後這份功課更獲評A。到學校一看,倪明選才知道兒子以「馬鈴薯為甚麼不發芽」為題交了功課,「全班只有他這樣做,老師鼓勵給了他高分,我當下覺得『哇,有意思,這美國教育不錯』,會培養學生有不同的想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