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邊鎮─—邊緣化的新市鎮
2021-06-11 00:00土木工程發展署在上月下旬不足十日內,向公眾展示兩個位處香港北面邊界的新發展區的項目簡介,倉卒但正式地進入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公眾諮詢階段。該兩工程項目分別是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下稱新田項目)及新界北新巿鎮及文錦渡(下稱新界北項目) 項目。新田項目佔地三百四十公頃,預計人口約八萬四千八百人,創造受僱職位六萬四千二百;而新界北項目佔地一千一百公頃,預計人口至少二十萬,創造受僱職位十三萬四千。兩個新發展區範圍之廣,超過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之前建議的一千公頃東大嶼都會填海計畫。
新界西北向來是香港空氣污染的重災區,東涌、屯門、元朗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的「爆燈」時數是全港之冠,綠色力量不斷年復年催促政府要顧及這些地區的居民健康,更不厭其煩地促請有關當局若在該區域大量安置人口,必須要有相應措施去減緩空氣污染對該區居民的健康威脅。雖然這兩項目所處北區的空氣質素監察站在二〇二〇年才設立,但其錄得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爆燈」時數已直逼新界西北各空氣質素監察站。
規劃欠周詳 天水圍翻版
香港長年受臭氧污染困擾,新界西北尤甚,原因是位處內地污染源的下風位,而且該處是平原地帶,容易受陽光照射而升温,高氣溫更有利生成臭氣的光化學反應,而南面一列山脈則阻擋了區內空氣污染物擴散,而且有時會在低空形成逆溫層,把空氣污染物困在地面。而這兩北區的項目跟東涌、屯門、元朗一樣位處這列山脈北面,即是有三十多萬人遷居香港空氣最污染的地方。雖然這兩項目將引入藍綠城市概念、河道活化和城巿綠化,亦以鐵路為主要對外運輸工具,減少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之餘,亦有助紓緩城巿溫室效應,為新發展區減溫,但仍需更積極的綠色運輸網絡、城市通風和降溫設計去減緩空氣污染和臭氧的形成。
兩個項目都涉及發展棕地,這本來是環保團體接納的土地供應方案,然而在沒有遏止棕地上作業擴散的措施下,恐怕收回土地作新發展區將誘使棕地不斷擴大。首先,在施工階段,無論平整工地或日後興建房屋、基建或其他設施,周邊的土地尤其是農地和魚塘,極有可能被填平作後勤用地如露天倉地放置建築器材或材料。另外,被遷離的棕土作業又會在鄰近的農地或魚塘,甚至濕地保育區另覓地方開業,將來的情形就似天水圍,一個人住的新巿鎮被貨櫃露天貨場重重包圍。在洪水橋新發展區計畫中,當局建議興建多層工業大廈去安置受影響的棕地作業,但現時這兩個項目卻未見有相關措施,令人覺得是規劃倒退,無視日後居民的生活質素。
匆匆上馬 公眾諮詢不足
之前的新發展區項目,事前都進行多階段的公眾參與,廣納民意,預先討論公眾關注和避免可預見的問題,可惜今次這兩個邊境新項目,匆匆上馬,公眾諮詢不足,一些重要議題如對外交通道路網絡,口岸過境的人流和物流如何影響區內環境,對鄰近生態敏感地點的影響等,巿民都並未有資料了解、思考和討論,在這樣的籌劃過程下真替日後入住該區的居民擔心。新發展區應該是居民開心健康生活的家園,而不是被種種環境問題困擾的邊鎮!
鄭睦奇
綠色力量總監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