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把握契機實踐電子支付生活

2021-05-05 00:00

一場新冠疫情為全球各行各業帶來許多新常態,重新定義後疫情時代的社會發展軌迹。時至今天,我們仍不確定生活何時可以回復正常,但可以非常肯定的是,社會經過急速轉型後,一些舊有方式已不再管用。疫情下催生的新商業模式、消費習慣及新經濟形態,將助力不同國家及城市重新競技,帶動國家整體經濟發展。而且,隨着「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推出,灣區內的來往人次將有重大升幅,對跨境支付的需求定必大增,電子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勢在必行。

根據凱捷World Payments Report 2020分析了四十一個國家當前和未來的支付趨勢,數據顯示,雖然香港、英、美等地使用卡類支付的消費者仍佔大比數,但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電子錢包的普及化,現金在銷售點的使用明顯減少。預測二〇二四年電子錢包將取代信用卡,成為最受歡迎的網上購物支付方式。「一機在手,世界通行」的願景即將實現,企業都在抓緊指尖上的龐大商機。

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其電子支付生態雖然遠不及內地發展成熟,但對比日本、美國等科技發達的國家及地區,香港電子支付市場早已「百花齊放」,現時已有十六家移動支付工具供應商獲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牌照,還有一些是豁免申請牌照的。萬事俱備,只欠一股強而有力的催化劑。

二〇二一/二二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政府將向每名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分期發放五千元的電子消費券,此舉無疑是推動電子支付普及化的良好契機。除了惠及民生及支援中小企,若能成功帶動電子支付浪潮,香港電子商務市場價值也將隨之大大提升,對公營、商企,以至個體戶都有着深遠的影響。採購、付款及售後服務都不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無形間節省了許多行政手續及程序,大大縮短了每項交易所需的時間。再配合雲計算及大數據分析,將更有利商界發展更多跨行業合作,開拓新市場,促進新產業的誕生。

隨着虛擬銀行、虛擬金融服務亦逐漸普及化,香港已邁向智慧新紀元。雖然現時仍有一些聲音對電子支付抱持懷疑態度,例如傳統街市商販及舊式商店等。二〇一七年首家英皇戲院在中環開幕時,我們英皇集團便積極推行電子化,提供網上訂票免手續費優惠及電子戲票入場等便捷服務,自此我到戲院已習慣「E票通行」。相反,「買餸」這種日常消費理應具備更大空間實現「無紙化」,以減低接觸病毒的風險,香港社會卻遲遲未能實踐。若政府及供應商能夠為長者及商販提供更多技術支援及宣傳,提供更多資助補貼,相信可以改變狀況。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加速了城市之間的交流,電子支付發展對於在大灣區工作及生活的港人,向本地政府、公營機構繳交費用或處理個人財務將更為便利,更可減少延遲繳付;同時吸引更多商業投資,有利香港零售商或本土品牌擴充業務,增加客源,帶動企業零售發展,通過轉型來擺脫旅遊業下滑而衝擊零售業的陰霾。

電子支付文化也將為廣告營銷行業帶來許多新構思,催化各數碼行業及配套服務的誕生,正好讓年輕人充分發揮,運用創意及專業知識提供各種商業方案。社會各界可通過相關比賽或評選活動吸納人才,提升參與度。電子支付文化將連鎖式推動香港商業、金融及科技產業發展,合力將大灣區建設成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的城市群。

電子消費券的發行,將有機會讓更多市民親身體驗電子支付生活的各種便利。當前,供應商在競爭的同時更需要目標一致,發揮規模效應,為不同用家制定合適的宣傳方案、支援及補助,一同迎接智慧城市新世代。

百川匯政策研究委員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