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壇】愛國者治港 怎樣解決房屋問題?

2021-03-19 00:00

香港總土地面積有一千一百零六平方公里,已發展及建設土地二百七十平方公里不足四分一,其餘四分三的土地則未發展。香港不是沒有土地,而是「治港者」有意不開發。土地政策制度由官商巧妙地合作操作,令到有地不能用,庫房可以不思進取地通過高地價獲得每次交易的稅收,透支本地市民的勞動成果。

發展商不宜取之太盡

香港土地供應研究及政策推行由多個政府部門負責,主要由土木工程拓展署拓展土地及由地政總署批准土地用途,相關部門就補地價及批准圖則有意拖慢進度。香港土地供應方式主要包括釋放工業用地、進行填海工程、透過市區重建計畫、發展岩洞及地下空間、檢討綠化地帶、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以及檢討北區及元朗作為工業用途、臨時倉庫或者已經荒廢的農地等。另一方面,囤地不開發或有意拖慢開發的地產商以低資金成本養地,刻意壓抑落成量,繼而推高樓價,當然,這是商業考慮,私有產權理應受到尊重及保護。不過擁有絕對財力及影響力的企業更應該考慮社會責任,不能取之太盡,否則,貧富懸殊會導致社會分裂,讓外國敵對勢力乘虛而入,引致暴動,造成香港今日的苦果。

政府對建造業愛理不理,投入大量資源卻無實質提高建造業的生產力,更不甚推動業界採用先進設備施工,整體行業回歸後沒有創新及進步,更使人奇怪的是,施工過程中經常性更改圖則,發展商及大判可以聘請專業測量師「QS」,二判有錢也沒資格請QS,引起不公平合作,以大欺小,紛爭不斷,引致部分施工隊偷工減料,大判則拖欠工程款項,如此惡性循環成為行規常態,引致工程往往延期,建築成本嚴重超支,例如政府或公營項目工程的港鐵沙中線、高鐵站、金鐘政總及立法會大樓等。發展局一五年推出工程付款保障條例諮詢,為了解決二判的工程款項回收保障問題,至今六年,更是不了了之。「治港者」沒有過問,亦沒有人問責。

香港人口及家庭住戶數目受兩大因素影響,包括被動性的自然增長及移民進出,主動的規劃吸引高質素人才帶動香港整體水準的提高。假設香港未來人口應會持續增長,到二〇四七年大概有八百萬至八百三十萬人口。家庭住戶數目較人口的增長預計由二〇一六年的二百五十一萬升至二〇四六年頂峰的三百萬(參考政府統計處在二〇一七年推算)。但土地發展滯後,自二〇〇〇年以來,香港的土地發展速度放緩,使得可發展土地、住宅單位及經濟活動空間的增長,均落後於人口及住戶數目的持續增長。住屋供應不足問題是愛國者治港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要愛市民 令市民安居樂業

既得利益者不要太貪,官商應協商好,構建香港地產市場「一港兩制」,本地中基層市民的居所是居住為主,參考新加坡模式,其他豪宅可以接受外商自由買賣,也是一個投資產品,保持原有香港模式,香港只要經濟好,機會多,不介意外商來炒高。那就不需要所謂「辣招」抽高稅去窒息正常物業交易。

如何分辨是否愛國的治港者,住房問題是愛國的治港者必修課,愛國必須愛港,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愛國一定要愛市民,要令市民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有能者付出努力地向上遊,成為社會富裕及權力階層,享受繁榮及名利成果。這成功階層更能問心無愧地得到基層市民的尊重及愛戴,這也是愛國愛港愛家愛自己。

張江亭

國家行政學院(香港)

工商專業同學會

(文章僅屬個人觀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