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坛】爱国者治港 怎样解决房屋问题?
2021-03-19 00:00香港总土地面积有一千一百零六平方公里,已发展及建设土地二百七十平方公里不足四分一,其馀四分三的土地则未发展。香港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治港者」有意不开发。土地政策制度由官商巧妙地合作操作,令到有地不能用,库房可以不思进取地通过高地价获得每次交易的税收,透支本地市民的劳动成果。
香港土地供应研究及政策推行由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主要由土木工程拓展署拓展土地及由地政总署批准土地用途,相关部门就补地价及批准图则有意拖慢进度。香港土地供应方式主要包括释放工业用地、进行填海工程、透过市区重建计画、发展岩洞及地下空间、检讨绿化地带、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以及检讨北区及元朗作为工业用途、临时仓库或者已经荒废的农地等。另一方面,囤地不开发或有意拖慢开发的地产商以低资金成本养地,刻意压抑落成量,继而推高楼价,当然,这是商业考虑,私有产权理应受到尊重及保护。不过拥有绝对财力及影响力的企业更应该考虑社会责任,不能取之太尽,否则,贫富悬殊会导致社会分裂,让外国敌对势力乘虚而入,引致暴动,造成香港今日的苦果。
政府对建造业爱理不理,投入大量资源却无实质提高建造业的生产力,更不甚推动业界采用先进设备施工,整体行业回归后没有创新及进步,更使人奇怪的是,施工过程中经常性更改图则,发展商及大判可以聘请专业测量师「QS」,二判有钱也没资格请QS,引起不公平合作,以大欺小,纷争不断,引致部分施工队偷工减料,大判则拖欠工程款项,如此恶性循环成为行规常态,引致工程往往延期,建筑成本严重超支,例如政府或公营项目工程的港铁沙中线、高铁站、金钟政总及立法会大楼等。发展局一五年推出工程付款保障条例谘询,为了解决二判的工程款项回收保障问题,至今六年,更是不了了之。「治港者」没有过问,亦没有人问责。
香港人口及家庭住户数目受两大因素影响,包括被动性的自然增长及移民进出,主动的规划吸引高质素人才带动香港整体水准的提高。假设香港未来人口应会持续增长,到二〇四七年大概有八百万至八百三十万人口。家庭住户数目较人口的增长预计由二〇一六年的二百五十一万升至二〇四六年顶峰的三百万(参考政府统计处在二〇一七年推算)。但土地发展滞后,自二〇〇〇年以来,香港的土地发展速度放缓,使得可发展土地、住宅单位及经济活动空间的增长,均落后于人口及住户数目的持续增长。住屋供应不足问题是爱国者治港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要爱市民 令市民安居乐业
既得利益者不要太贪,官商应协商好,构建香港地产市场「一港两制」,本地中基层市民的居所是居住为主,参考新加坡模式,其他豪宅可以接受外商自由买卖,也是一个投资产品,保持原有香港模式,香港只要经济好,机会多,不介意外商来炒高。那就不需要所谓「辣招」抽高税去窒息正常物业交易。
如何分辨是否爱国的治港者,住房问题是爱国的治港者必修课,爱国必须爱港,因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爱国一定要爱市民,要令市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有能者付出努力地向上游,成为社会富裕及权力阶层,享受繁荣及名利成果。这成功阶层更能问心无愧地得到基层市民的尊重及爱戴,这也是爱国爱港爱家爱自己。
张江亭
国家行政学院(香港)
工商专业同学会
(文章仅属个人观点)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