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427億私有怡策 終止近35年互控安排

2021-03-1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在新加坡上市的老牌英資怡和系,宣布終止長達近35年的互控安排,以私有化怡和策略,簡化集團結構。有分析指,怡和系透過旗下置地,擁有大批中環貴重物業,成為華資「大孖沙」當年虎視眈眈的收購對象,但現在爆發收購戰的機會甚微,放棄互控架構,亦屬合理安排。

怡和控股公布,為簡化公司架構,擬以約55億美元(約427.2億港元)私有化怡和策略餘下的15%股權。完成交易後,怡控將會注銷由怡策持有的約59%怡控股份,換言之解除了雙方互控關係。

據公告,怡控是以每股33美元收購怡策餘下的股權,較上周五收市價27.45美元高出20.25%,有關交易將於今年4月底完成。交易完成後,系內所有子公司,包括置地、文華東方、牛奶國際、怡和太平洋、怡和汽車、怡和合發及印尼Astra股權將重新由怡控持有。

在重組之前,怡控持有84.9%怡策股權,怡策反過來亦持有59.3%怡控股權。這種互控架構,令其他財團無法進行敵意收購。在八十年代,華團財團崛起,開始收購英資財團,例如和記黃埔便遭長實併購。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指,當時市場傅出華置有意收購置地,所以怡和就推行互控,但此亦種下禍根,造成置地財困。他又認為,以往置地在中環有好多物業,但如今有國際金融中心及多個商業大廈落成,華資應該對其沒有興趣,而私有化應該對怡和有好處。

《金融時報》指,即使溢價兩成,私有化怡策的作價合理,而公司股價長期低於資產淨值,能讓怡策重新估值。消息刺激兩家公司的股價,怡控及怡策昨日分別升近15.5%及19.5%,收報62美元及32.8美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