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船大減三成 港恐爆民生物資荒

2021-01-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港府早前接獲內地相關單位通知,內地船員為求新年期間回鄉過節,紛表明拒於新年前駛入本港水域,惟消息傳出以來,各方一直未有解決良方。隨著農曆新年逼近,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透露,近日來港運貨的內河船已陸續減少,減幅達兩至三成;由於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處於沿海地帶,該區出產的蔬菜、肉類及水果等民生用品,以至傢俬及電器等產品,均普遍用海路運輸,若屆時仍未能透過水路送貨,業界將準備以陸路運輸代替,惟運輸成本大增,亦不排除個別該區出產的產品或會短暫缺貨,業界現時對相關情況相當擔心,故早前已寫信予廣東省當局及本港政府,希望免去船員強制檢疫的安排。

本港第四波新冠疫情持續,凡曾經入境本港的人士,回到內地均需要強制檢疫十四日。本報早前率先報道,港府接獲內地相關單位通知,指出因應疫情嚴峻,內地當局嚴格執行檢疫措施,故在農曆新年前,粵港駁船將全面停航。業界稱,因應農曆新年臨近,惟仍未接獲政府當局最新消息,加上內地當局仍未有相關放寬檢測安排,故對現時情況紛表憂慮,除了供港的建築材料受到影響外,連其他抵港的內河船亦受到牽連。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向本報表示,近日來港運貨的內河船已陸續減少,減幅達兩至三成,料隨着農曆新年逐步臨近,有關情況將更為嚴峻;他稱,業界現時對相關問題相當擔心,故日前已寫信予廣東省及香港政府,希望免去船員強制檢疫的安排,中聯辦亦正了解事件。他坦言:「貨車司機進出中港,達到相關要求後可以豁免檢疫,惟內地船員與外間的接觸更少,卻未有相關免檢安排。」

何立基稱,現時內地供港的貨品,主要均透過陸路運輸,惟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例如江門等地,因應位處沿海地帶,區內出產的食品,普遍均用海路運輸,故若屆時未能透過水路送貨,業界將準備以陸路運輸代替,惟運輸成本大增,亦不排除部分出產於該區的產品,或會出現短暫缺貨的情況。他解釋,一架內河船每次來港可運載二百個貨櫃,有助分攤成本,若以珠三角的碼頭為例,每次運費僅約五百至六百元。惟若轉為陸路,每架貨櫃車僅能運送一個貨櫃,致成本大增,幅度可達八至九倍。他舉例指:「若貨櫃由中山或佛山等西部地區,經陸路運往本港,每個貨櫃的成本可達五千元。」

何續稱,本港有不少大企業於珠江三角洲西部設廠,製成產品後由水路運往本港;該區內供港貨品的種類亦相當多元化,除蔬菜、肉類及水果等民生用品外,亦有部分傢俬及電器等產品。他亦擔心,因應本港貨運碼頭,為不少西方與內地之間的重要轉口港,料屆時亦需暫停相關服務,長遠影響本港轉口港地位。

不過,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認為,現時大部分由內地運往本港的貨品,普遍均選用陸路運輸,只有小量選用水路運輸,加上批發業界有相當長的時間預備,因此相信供港貨品於農曆新年檔期亦會保持穩定。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