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疫情疫苗疫後 港人心中三件事
2020-12-20 00:00本港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多時,是次疫情傳播範圍廣,社會影響更為嚴重,社會各環節再次陷入停滯,如何能及時有效控制疫情,讓社會經濟重拾活力,已成為港人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及時控制疫情,重整社會民生絕對是等不起,也絕不能等。疫情雖來勢洶湧,但其帶來的困擾絕對不能蓋過整個社會的運作,其影響將是短暫的,不能任由其一波又一波地肆虐而市民卻處於被動位置,束手無策。制定合理有效措施應對未來有可能到來的任何一場疫情爆發,加大疫苗接種,做好疫後社會秩序重整工作,將是往後應對不可預測疫情的最佳步驟,也是最有利於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快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有效舉措。
對於未有出現感染的人群,除做足日常防護外,產生抗體防護也是重要環節。近日有可靠消息指首批一百萬劑的新冠病毒疫苗最快將於二○二一年一月抵港。由於疫情的嚴峻性,政府正加快疫苗採購進度,以首批接種的一百萬劑疫苗計算,再加上後續的全民接種疫苗,能全面有效減少病毒傳播。隨着接種疫苗後市民免疫力增強,人體內病毒抗體的產生,相信一年後將能產生群體免疫。若是次計畫在本港行之有效,全民接種的成功經驗將推廣至其他疫情嚴重地區,甚至成為聯通內地於世界市場的抗疫中轉站,向世界共享抗疫中國智慧。
事實上,在疫情防控工作良好的內地,早已大量生產疫苗,並已運送至多個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品質穩定性高,易於運送,受到多國歡迎。雖然疫苗並非根治新冠肺炎病毒的萬全之策,但絕對是目前戰勝疫情、打敗病毒的最關鍵武器。眾所周知,疫苗的原理是通過注射刺激人體免疫反應,為病毒侵襲作演練,避免病毒真正來襲時衝破人體屏障造成感染,接種過後的不良反應實質是身體接受病原體後的抗擊反應,有利於抗體的產生。當平均接種水準達到一定程度時,已受接種人群將達至一個抗疫的平均值,將能有效降低病毒傳播,當全民接種後,人體的總體抗病毒水準已相對較高,或能實現全民免疫。
在做好疫情防控,疫苗接種等環節後,港人須要關心的是如何做好疫後工作,這與社會民生、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不容忽視。在疫情防控良好的內地,早已在抗擊疫情的後階段迸發出新經濟模式,網上商店、視頻平台等數據分析相關行業更是發展迅速,新一輪的內循環體系已逐漸成形,相信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大動力。內地的新經濟模式將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帶來寶貴參考經驗,香港應多觀察內地近來的經濟發展變化,結合自身優勢,在國家最新的變革中找準定位,才能真正地融入國家新一輪發展,實現疫情後的香港社會經濟重整,重拾昔日輝煌。展望未來,最新出爐的《施政報告》主要圍繞抗疫,以及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要點,為社會未來發展擬定基礎,指明方向。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便是當中的關鍵要素,社會各界應仔細分析閱讀《施政報告》要點,明白制定施政方針的初心,才能在疫情後更好地找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向,結合自身優勢定位,創造疫後發展新格局,開創更美好未來。
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