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改革通識有理 懲處教師有據
2020-12-08 00:00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宣布對高中通識科進行大幅改革,包括更改科目名稱、精簡課程內容、減少課堂時數、改變評核機制及重設指定教科書等,幾乎等於重新設計整個學科。鑒於由教育界人士主導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不久之前才完成公眾諮詢並發表報告,對備受爭議的通識科僅建議進行小修小補,攬炒派及教協等因而質疑政府做法是「政治干預教育」、「政治凌駕專業」。
即使不談政治,只談教育,高中通識科由設計到執行都存在不少問題。早於專責小組一年半前進行諮詢,筆者已撰文點出部分問題,包括課程內容太廣太深,又缺乏標準教材和答案,令老師教得辛苦,學生亦學得辛苦;最後若非耗費了過多時間和精力應付通識科,影響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便是導致教與學都淪為「吹水」,對相關基礎知識缺乏掌握,令到多角度思考變成不分是非黑白,批判性思維變成「為反對而反對」。
今次通識科的改革重點,正是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培育,協助他們建立正面價值觀,同時透過縮減範圍、時數和改變評核方法,減輕教、學、考三方面的壓力,方向絕對正確,亦與筆者當時建議的一致。
對於有論者認為應將已被異化的通識科完全取消、改為選修科或變成必修但非必考,有關改動將會對學生、學校,以至整個新高中學制產生頗大衝擊,對大學收生及海外對香港文憑試的認可亦有影響,這些問題都需要通盤妥善處理,所以筆者認為現時建議已在改革的深度、速度和可行性之間取得平衡。
此外,筆者與許多社會人士都指出,若負責教授的老師是有欠專業,甚至存心誤人子弟、荼毒學生,即使有再好的課程設計與教科書也無用。例如早前發生的美化日本侵華、公然宣揚港獨及歪曲鴉片戰爭事件,便分別是在中史科、生命教育堂和常識科出現,與通識科無關。因此政府除了改革通識科外,更重要是完善相關的投訴及監管機制,對失德失責及有違專業操守的教師予以嚴懲。
教育局局長日前向立法會匯報今年的施政綱領時,便承諾將提升教師專業及加強校政問責列為工作重點,包括研究在取消教師註冊和單純作出譴責當中引入更多罰則選項,以便處理不同程度的教師失德問題。筆者期望局方除了針對前線教師,亦要對有問題教材視而不見的學科主任、對失德教師包庇縱容的學校管理層及辦學團體加以懲處,從而保障學生、家長,以及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利益。
謝偉銓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