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醫療福利與醫療服務「雙可攜」

2020-09-23 00:00

雖然目前沒有內地居住港人的官方統計數字,但已有二十多萬港人申請居住證,而早前政府粗略估計,六十歲以上的就有逾十萬人。這些內地港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仍然喜歡使用香港的醫療系統。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長者,他們大多會定期返港看醫生。可是,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往返內地都必須接受檢疫,包括隔離十四天,延誤內地港人接受適切的醫療服務。

儘管內地發展迅速,很多生活條件都適合退休港人回內地養老,再加上「廣東計畫」和「福建計畫」的推出,使本港的福利可以攜帶回內地享用,唯獨內地於醫療方面尚未能滿足港人需求,導致內地港人仍要為了看醫生而返港。二〇一五年,衞生署與港大深圳醫院合作,讓合資格的長者可以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長者醫療券,以支付該院指定科室的門診服務費用。由於該院採用香港的標準來營運,內地港人普遍歡迎這種安排。那是首次開展了本地醫療福利和醫療服務「雙可攜」的成功先例。而早前出爐的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當中就有一項非經常性撥款動用一億元為廣東省的港人慢性病患者提供特別支援。

然而,上述「雙可攜」的情況有兩個主要的限制:一是目前可攜的醫療福利僅限於長者醫療券或短期性質的支援,一旦醫療券用畢或政府不再撥款,福利也就完結了,這跟在香港可以隨時接受公營醫療服務有較大的差別;二是計畫傾向針對新症,內地港人以前在香港看過的舊症難以在內地的醫院跟進。這兩大限制都令「雙可攜」彈性不足,使內地港人選擇返港看醫生。

對內地港人而言,最好的情況就是不用返港都可以於內地以香港公營醫療的價格享用符合香港標準的醫療服務。這樣的好處是一方面內地港人不用舟車勞頓返港,又可以減輕本地公營醫療系統的負荷。可是,除了政府必須願意承擔這個計畫的開支,仍要克服病歷互通的問題。病歷互通受到本地法律的規限,如果一間醫護機構在香港境內沒有任何服務地點,它並不符合登記為互通系統醫護提供者的資格。既要拆牆鬆綁又要保障病人私隱,政府有必要積極解決相關法律問題,不宜簡單地以「難做」為由而不去探索當中的可能性。

長遠而言,我樂見更多「港式醫院」於內地落成,為更多內地港人提供便利。除廣東省外,福建省亦有眾多港人定居,政府應積極探討和促成福建省興建另一所「港式醫院」,讓廣東和福建實現完美的醫療福利和服務「雙可攜」。

陳克勤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