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全民檢測」 混合樣本加快篩檢程序

2020-07-2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正爆發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不少人擔心受感染,自行前往各大醫療機構做病毒檢測,多所私家醫院或政府門診都排長龍。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接受訪問時表示,該會現時正統籌科學界及學術界等人士,籌備全民檢測,近日已去信政府透露相關計畫,冀得到政府支持,目標為兩星期內落實具體細節,最快八月份可推行,九月前完成。他提出以十人一組「混合樣本」檢測,有助加快篩檢。不過當局昨指出,本港未有條件做全民檢測。

公私營的新冠病毒檢測都瀕臨「爆煲」,部分人擔心自己中招,又或者工作需要,紛前往受政府認可的十五所醫療機構進行檢測。身兼香港檢測和認證局主席、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認為,目前情況有欠理想,因為只有曾進行檢測的市民才得知道自己沒有染病,而沒有病徵的帶菌者卻未有及時找出來,在社區形成隱形傳播鏈。他提倡本港應盡快進行一次全民檢測,找出所有潛在病人,讓社會回復至「歸零」的水平。

于常海指,該會正聯絡科學界及學術界等人士,籌備全民檢測工作,正爭取政府支持,讓民間團體進行今次計畫。他稱,該會未來十日至兩星期內落實具體細節,屆時再與政府具體商討細節,若可成事,可在八月起啟動。

為縮短檢測時間,于常海稱,該會計畫採用「混合樣本」形式進行檢測,並以十人為一組,即是將十人的唾液樣本集合在同一樣本內,然後一次過測試,以減省測試時間;若發現混合樣本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可再從該十人之內再檢測找出患者。

他推算,若本港每日進行三萬多個樣本測試,即每日可測試三十多萬人的樣本,由此計算約三星期便可完成全民檢測。他稱,因應十人一組進行測試,料價錢亦僅為一般測試的十分一,基層人士亦可負擔,期望得到政府支持,或可安排入境處等部門的職員來幫手。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主任張竹君昨回應指,現時本港未有條件做全民檢測。她指出,現時檢測化驗所也有採取「混檢」形式,但一般最多二至四個一組,而且相關造法只可節省材料,但仍不能節省人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