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美中止港「特殊貿易地位」威脅多大?
2020-05-29 00:00作為亞太地區商業金融體系的關鍵樞紐之一,香港是中美兩國在經貿、金融和技術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競爭與角力的前線。去年發生的修例風波嚴重破壞了香港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穩定,也暴露了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嚴峻形勢和諸多漏洞。在全國人大就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之際,一些分析人士擔心美國是否會中止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也擔憂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美國不斷施壓干預的背景之下香港能否繼續保持其全球競爭力。筆者認為,無論中美關係如何緊張,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單方面中止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不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也不利於當前環境下亞太地區貿易投資網絡的穩定,更無法動搖香港的發展根基,實屬美國對外經濟決策中的「下下策」。當然,美國如何抉擇最終取決於其國內的政治互動,考慮到特朗普政府混亂多變的決策風格,並不能排除美國採取極端政策的風險。
其次,單方面中止香港在經貿方面的「特殊地位」並不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美國於一九九二年制定和通過了《美國-香港政策法》,根據該法,美國政府承認《中英聯合聲明》,在經濟貿易政策方面將香港視為與中國內地不同的地區,在進口、原產地證明、敏感技術等領域予以特殊對待。過去三十年來,香港經濟的產業結構與對外聯繫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公司也在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建立了日益廣泛的互惠業務和商業網絡。根據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的數據,在一八年,至少有一千三百家美國公司在香港營運,其中約有三百多家以香港作為它們亞洲區域業務的基地。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型金融機構都在香港經營業務。美國在香港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已超過八百二十億美元。此外,香港是美國在全球最大的商品貿易順差地區(順差逾三百一十億美元),亦是美國法律與會計服務業以及農產品的重要市場。中止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並不符合美國公司的商業利益,只會增加它們在亞洲運營的交易成本,損害它們的市場准入,並進一步削弱美國對外經濟政策在亞太地區的穩定性,而對香港貿易產生的直接衝擊卻相當有限。一九年,香港對美國的出口額只佔其整體出口額的百分之七點六,而香港對中國內地的出口額已佔其整體出口額的百分之五十五點四。與一八年相比,在修例風波的衝擊下,去年香港對美國的出口額下降了百分之十四點八,而對中國內地的出口額只下降了百分之三點三。
另外,美國單方面中止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也不利於亞太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已經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當前,全球正面臨新冠疫情、經濟衰退、金融動盪和地緣政治摩擦相交錯的四重危機。各國都應當求同存異,尊重對方的主權與核心利益,加強國際協作,以推動全球經濟與民生盡快恢復正常。在此環境下,美國單方面中止承認香港的「特殊地位」不僅將使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而且將加劇亞太地區經濟和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當前,國際資本市場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新興市場普遍遭遇金融困境,有可能出現大規模違約和持續震盪。在最壞的情景下,如果此時中美兩國之間出現更激烈的貿易戰乃至金融戰,全球經濟必將再遭重創,令艱難的就業形勢與民生雪上加霜。美國經濟下行目前已經對特朗普競選連任構成了巨大壓力。此時在香港和亞太地區挑起外部性巨大而且風險傳播難以預測的金融戰實非明智之舉。然而,考慮到特朗普政府日益極端化的決策傾向,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有必要做好應對各種短期風險的準備,充分溝通,穩定市場信心。
無論是實體經濟的供應鏈,還是金融市場的網絡效應,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與技術進步已經使得各國的經濟、就業與民生高度互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不論中美脫鈎是否可能,雙方經貿聯繫的調整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變局之中,考慮到中美增速趨勢的差異,香港在全球商業網絡中的重要性將日益依賴於中國市場自身的規模、縱深和國際吸引力。當美國的對外經濟政策在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影響下日益走向單邊化、政治化和封鎖化的時候,中國應當更加強調議題的多邊化、專業化和進一步擴大開放,依靠龐大和持續增長的市場與深化改革開放的動能不斷強化自身的「吸力」,從而反制特朗普政府推動脫鈎的「拉力」。對香港而言,恢復秩序穩定,化解社會矛盾,重塑發展共識,並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是保持繁榮的根基所在。
黎晨
劍橋大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禮任助理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