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欣促政府設中醫車隊

2020-05-1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博愛醫院自二〇〇六年開始,在不同屋邨推出中醫流動車服務。去年中開始,曾任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的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夥拍博愛醫院再多推六個服務點,更突破限制,首次在人多繁忙的街道擺放中醫車惠及街坊,並創下多年來的求診人次紀錄。陳凱欣指出,經驗反映中醫受歡迎,而醫管局服務經常都爆滿,醫療車有效分流龐大需求,促請政府帶頭建立醫療車隊善用中醫人手。

中醫醫療車穿梭十八區,去年四月至今年三月服務人次逾十八萬九千,提供普通科、針灸科及骨傷科等服務。去年五月開始,陳凱欣跟博愛醫院合作,再於六個地方擴大服務,使服務點增至一百六十七個,醫療車每周到訪每個服務點至少一次,其中一個新地點是深水埗南昌街。陳凱欣憶述,當時石硤尾健康院搬遷,希望維持區內醫療服務,因此硬着頭皮聯絡博愛醫院。

「中間過程是身心疲累,要找地方有電供應給流動車,要找地方停泊車輛,政府部門又要不反對。」她指,第一個選址原為石硤尾巴域街一所學校外面,博愛醫院願意承擔電費,但學校仍然拒絕提供電力支援,終告失敗,之後轉到車水馬龍的深水埗南昌街,為醫療車首次在街道設服務點,幸好街旁店鋪支持,「曾經試過連鋪頭的電力都拖垮,可能因為夏天熱開冷氣,但是良心店鋪好好,知道是為街坊,如果無電根本做不到。」

陳凱欣稱,該服務點營運後,單日曾有三十九人求診,打破博愛醫院多年來紀錄。過去一年,他們亦在何文田窩打老道、九龍塘馬可尼道、石硤尾南山邨、石硤尾大坑東邨、啟德德朗邨增設服務點。

博愛醫院流動綜合中醫診所高級行政主任梁正龍指,德朗邨多年前入伙時,已向房署申請擺放中醫車,但當局以區內已有中醫房駐中醫師為由拒絕,透過陳凱欣及當區區議員張景勛的協助,今年一月終在當區服務街坊。張景勛指,雖然同區已有中醫服務,但事實證明中醫車受市民歡迎,而且八十元已有兩日藥,價錢大眾化。

陳凱欣指出,公立醫院的普通科及專科門診服務供不應求,而中醫車會安排同一個醫師照顧居民具連續性,「家庭醫生中醫都做到,每次都看這個醫生」,認為政府應帶頭建立醫療車隊做好基層醫療。記者 朱海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