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時事分析】「疫」境中學習 移師網上尚欠甚麼?
2020-04-27 00:00新型肺炎肆虐,學校復課遙遙無期。為求停課不停學,不少中小學都改於網上上課。這是否意味在香港廣泛推行網上教學的時機已到?學生和教師又該如何應對網上教學時遇到的軟、硬件問題?
因為疫症而「被逼」進行網上學習的做法並非第一次發生。在二〇〇三年,因為沙士疫情嚴重,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歷經共五十一天的停課,由於當時的網上學習發展未算成熟,少有的網上學習平台包括網上閱讀計畫「每日一篇」,以及香港教育城推出的「非典型網上學習」。
然而,今次疫情由二月至今已停課近三個月,夏天前復課的機會亦不大,意味實行網上學習比以往更具挑戰性。再者,網上學習的發展在十七年間已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對於技術、教學質素的要求更高,除了維持學生學習的心態,還要追趕原有課程的進度,並按照學校定下的課程目標進行教學,以免學生因長期停課而荒廢學業。
要廣泛地實施網上學習,前提是具備充足的資源。但對於基層家庭而言,要在家進行網上學習卻非易事。有基層家庭表示,每月只靠領取四千九百多元綜援維生,扣除租金等生活費後,只剩約一千九百元,無力負擔所居唐樓每月二百多元的寬頻月費。
困難一:基層學童支援不足
近年,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有為基層家庭提供網上學習支援,但當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例如由教育局提供的「上網費津貼計畫」,二〇一九/二〇二〇年度的全額津貼雖有一千五百元,但連同通脹導致的其他生活費用上漲,寬頻費用對於基層家庭而言仍有一定負擔。至於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雖然可資助清貧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但若所讀學校沒有參與「自攜裝置」教學政策,學生便無法獲得資助。
另外,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自二〇一一年起推行「上網學習支援計畫」,為低收入家庭會學童提供免費電腦及上網技術支援、價格優惠的寬頻上網服務等。但有立法會議員反映,計畫涵蓋的配套硬件和軟件都不理想,而計畫與各部門的相關政策未能配合,影響成效。
至於因應新型肺炎疫情爆發而推出的支援計畫,包括政府透過「防疫抗疫基金」增加學生津貼至三千五百元,以及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與青協和小童群益會合作推出的「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畫」,為基層學生提供四個月的免費流動寬頻數據卡等。
不過,前者只屬於單次津貼,無法長遠支援基層家庭網上學習的需要,而後者則有基層家庭表示申請逾兩星期仍未收到校方消息,反映計畫仍有改善空間。
困難二:教師缺乏網上教學培訓
網上學習亦令部分教師感到為難。有別於傳統課堂,網上教學需要配備各種電子設備,教師亦需要具備相應的技術。不過,在教育工作人員總工會早前的調查中,有教師表示在實施網上學習時,製作教材及實時教學上均遇上技術困難。
此外,教師在直播課堂上難以知道學生的投入程度,雖然不投入的學生未必會影響課堂秩序,卻往往令教師們為課堂的善後工作頭痛。在中學任教地理的陳老師向智經表示,網上學習無法像面授一樣與學生有即時互動,學生再頑劣亦無辦法,唯有課後花額外時間向每名學生查問學習進度。
教師培訓對於網上教學發展十分重要,除了政府或學校本身提供的訓練,私營機構提供的相關課程及資源,也是另一選擇。目前,有商業機構為教師提供到校的影片處理、多媒體製作、網上平台及工具應用等課程,助教師掌握網上教學所需軟件的應用技巧。機構同時提供現成或為學校度身訂造的教學資源,助老師製作網頁及互動學習內容。
善用網上教學資源 增進授課技巧
有老師接受傳媒訪問時亦指出,在進行網上教學時除了學懂拍攝、剪接影片及準備教材,更要模仿網紅的搞笑口脗,務求提升課堂的趣味性。現時網上有不少教學影片教導拍攝技巧,當中包括面對鏡頭說話、新媒體的網絡語言等拍片新手入門教學,教師可以用作參考。陳老師亦表示,自己有觀看大量YouTube片段,參考YouTuber的說話方式,冀吸引學生專心學習。
近年,社會因應疫症或大型社會事件需要停課的情況時有發生,網上學習為教育帶來機遇,資訊科技界已有共識促進其發展,可以預期,網上學習的應用只會愈趨普及。
但要持續發展,社會仍需為教師、家長、學生掃除障礙,學界亦要做好準備,包括為教師提供培訓,好讓不同背景、程度的學生能從中獲益。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智經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