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正能量系列之一:文化承傳—充滿使命感的敦煌保育

2020-04-20 00:00

如果你剛剛大學畢業,你會如何計畫未來?找一份好工,去工作假期遊歷一番?

一九六二年,樊錦詩,一個在上海長大,剛從北大畢業的女生,憑着一顆熱愛敦煌,守護敦煌的心,毅然告別城市的繁華,跑到荒涼貧瘠的甘肅省,為敦煌莫高窟奉獻了一輩子,帶領莫高窟的保育和推廣走向國際。

她以保育敦煌作為一生的使命,而敦煌亦為她贏得「樊先生」和「敦煌女兒」的美譽。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首次頒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樊老師是唯一一位「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樊老師卻謙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我有幸在樊老師來港接受2019「呂志和獎—正能量獎」的時候和她相處過幾天。年過八旬的樊老師個子不高,溫文爾雅,活脫是典型的江南好姑娘。

莫高窟的建立經逾千年,七百三十五個洞窟是集佛教和美學於一身的寶藏,每件壁畫彩塑都是瑰寶。那些無名的石匠、泥匠和畫師,用無比堅韌的毅力,代代接力,造就了莫高窟超凡的藝術成就,想必你也聽過飛天彩塑吧。樊老師說,「在敦煌待得愈久,愈覺得莫高窟了不起,絕不能毀在我們手上。」

守護文化,艱巨非常,要與時間競賽,也要兼顧城市發展。旅遊部門曾提出開放敦煌發展旅遊,促進當地經濟,看似無可厚非。然而,樊老師預視,過度的旅遊活動會加速壁畫剝落及損毁,到頭來錢是賺了,卻令文化遺產無法傳給下一代。為此她多方奔走,成功說服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全面保育敦煌,限制每天進入洞窟的遊客人數。為了讓更多人能欣賞莫高窟的美麗,她通過「數字敦煌」計畫,把壁畫上線,讓全世界足不出戶都能「參觀」這個寶庫。

困難挫折會令人沮喪,甚至懷疑自己應否堅持下去。樊錦詩一席話尤為發人深省:「容易幹的事哪有這麼好做?那肯定是因為工作沒水平。」這番話大有「雖天下人吾往矣」的氣魄,令人欽佩。

現在疫情肆虐,在前線打拼,守護着香港的各方人員每天也面對重重挑戰,然正因為有着愛香港的心和使命感,他們選擇迎難而上。在此,我們向肩負重任、永不言棄的人員致敬。

呂志和獎總經理黎月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