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文憑試引入預計成績須「貼得準」

2020-04-20 00:00

今屆文憑試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鐵定本周五開考,教育局與考試及評核局嚴陣以待,除了加強防疫措施、預留兩個後備開考日期外,更要求學校下月提交數據為考生作成績評估,更表明日後評估機制優化後,或仿效海外公開試引進預計成績(Predicted Grade),對中學意義深遠。

國際文憑(IB)等海外公開試,考試機構為考生提供預計成績,作為報讀大學時,院校有條件取錄的主要依據,考生同時須在公開試取得指定成績,始獲正式取錄。今年IB受疫情影響而無法進行,預計成績的重要性相應提高,成為最終等級的主要參考。

反觀本港文憑試推行至今踏入第九屆,但「等級預測」仍屬研究階段,參與學校僅約三成,亦只限四個核心科目。以往預計成績未獲學界普遍重視,究其原因是大專院校的有條件取錄,側重於非學術表現的校長推薦計畫,學術表現只聚焦於公開試,使得預計成績在升學作用相當有限,充其量只是學校調整教學策略、升學輔導的參考。

然而經此一「疫」,無論是政府或學界,均意識到公開試如期舉行並非必然,若考試因故取消或腰斬,預計成績起碼能為院校擇優而取提供客觀數據,考生亦有反映其能力的客觀資歷。

當然要把制度恒常化,須解決學校評估質養的差異,尤其考生表現並非年年平穩,成績是否「貼得準」,考驗學校的功力,即使考評局形容參與研究學校在預估與實際等級「相當接近」,實際是九成半高估或低估一個等級,但這樣的落差,對於決定升學前路,正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從正面看,全港學校都參加計畫,有助建立大數據,而加強教師培訓,讓校內評估能見到學生真章,對提升預計成績的準確度均有正面影響。同時,普遍大學採納預計成績提供優先取錄,有助收生渠道更趨多元,更有效率取錄尖子生。即使未達取錄門檻,學生能通過預計成績報讀相應的高級文憑等課程,對生涯規劃亦是好事。

同時,預計成績制度會否異化,成為學校盲目催谷,徒增學生學習壓力的問題,而制度對於學習較為慢熱,在公開試展現爆發力衝刺的考生,也可能有盲點,這些問題得留待當局研究與思考,加以優化始可解決。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