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謀定而後動」

2020-04-14 00:00

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確診數字與日俱增,執筆當天為止,全球確診人數已經接近一點四百萬,累計死亡個案逾七點八萬,不僅癱瘓全球的醫療體系,更沉重打擊各國經濟,令全球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考驗。隨着更多國家和地區採取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歐美地區對貨物的需求有所減少,甚至出現取消定單的情況,令企業大失預算。又或有部分材料因生產或運輸問題,使供應鏈出現斷層,影響工廠運作,出現停工停產,各行各業叫苦連天。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這個作為外向型經濟的國際大都會自然亦難以獨善其身,首當其衝的正正是本港的旅遊業、零售業及服務行業,導致大量企業接連出現結業倒閉潮。有學者預期本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將會按年下跌半成,失業率進一步加劇。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作為香港工業界的一分子,我期盼各個界別,特別是工業界,能夠本着「謀定而後動」的進取精神來面對逆境。「謀定而後動」意旨先謀劃準確周到而後行動。當中「行動」亦可以分兩個層面,包括快速反應和積極部署。一直以來,香港工業界不但能夠積極部署,一步一腳印地加大生產力和開拓市場,同時也可隨機應變。例如,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的會員公司在這困難時期,快速把握機遇,以現有的設備和人才,開設新的生產線,製作口罩和抗疫物資等,不但打開新出路,又可為社會作出貢獻。海外的企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美國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甚至還有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工程師相繼加入生產抗疫物資行列,如為社會提供大量短缺的呼吸機的善舉就可見一斑。

今年初,疫情在內地各省市相繼爆發,一月底開始封城鎖國,不少廠商因政策實施後限制中港兩地往來,導致部分工廠員工未能在春節後如期復工,令工廠被逼停工,業務因而大受影響。除了採取上述的短期應變措施外,各界也可以善用這段困難時期,沉着地計畫部署,尋找未來疫情過後的商機。隨着內地疫情減退,廠家漸漸重投生產,預期復工進度良好,相信企業將慢慢步出低谷。

回望過去,香港經濟經歷多次重大事件,如七三年石油危機、九七年金融風暴、○三年沙士,○八年金融海嘯等,香港都能夠一一跨過,相信今次亦不例外。處於疫境,汰弱留強在所難免,市場重新洗牌亦無可厚非,我在此勉勵所有香港工業家,在這艱難時期,秉持着獅子山精神,發揮堅毅不屈的毅力,因應時勢,創新改變,通過升級轉型,將會在市場洗牌(淘汰)後令自己的企業更上層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語出自《老子》,寓意順逆景皆無可避免,但我深信最壞的情況總會過去,保持正面的心態才是最重要。企業固然可把握突變新機遇,也可藉此機會重新審視,將業務優化,重整旗鼓,靜待疫情過去,迎接「福」的到來。

廖錦興博士(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