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也防疫 減少「玩新郎」
2020-03-15 00:00
本身為設計師的陳先生將在本月底結婚,一對新人決定如期在良辰吉日出門及擺酒。他說,曾考慮改期,但酒樓只允許延期三個月,最遲延至六月,「我不覺得改到六月底疫情會好轉,既然延期三個月都沒有分別,就照原定計畫。」他指一旦延期多於三個月就要被殺訂,化妝師又要改期,金錢損失不少,「沒有可能改婚期改到年底」。
他坦言,註冊結婚無理由受疫情影響而延遲人生大事,但又內心掙扎,擔心家人好友受感染,「會不會像打邊爐家族一樣,變成結婚家族?」早前已有受邀親友決定不出席,現由三十圍減至二十五圍,他亦理解。為減少傳播風險,他舉例玩新郎會不玩「用口傳紫菜」和「吹蠟燭」等有可能飛沫傳播的遊戲。
另一對新人阿俊與未婚妻在本月上旬結婚,原計畫在酒樓設午宴,約二十多圍,惟見疫情嚴峻,與未婚妻在二月初決定部分儀式改期。他說,家人希望盡快完成儀式,會如期在原定日子接新娘,只有相熟親人和朋友出席,而婚宴就延至今年底,「聚餐都屬高風險活動,為朋友及親友的健康着想延期。」他們又希望顧及賓客心情,不想賓客不來或擔心疫情。他認為改期不是壞決定,「決定改期後心情變得輕鬆,想肯定安全,始終婚宴會飲飲食食。」
婚禮顧問歐惠芳表示,其公司在三月結婚的客人,由於擔心傳播或感染病毒,「怕疫症,不知道會否有隱形病人」,共有七成人全部延期或選擇部分延遲結婚程序,即繼續按原定計畫吉日簽紙註冊,行中式儀式接新娘,但延遲擺酒。
她解釋,意頭上覺得改婚期「不吉利」,好像婚姻會變得不順利,所以新人較多決定接新娘及註冊,但推遲婚宴。她指,飲宴最少都有數十人出席,而註冊只需五人,即新娘新郎、雙方證婚人及婚姻登記官或神職人員或婚姻監禮人,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