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疫或致身心症 專家呼籲勿過慌

2020-02-1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疫情陰霾下,市民每日外出都小心翼翼,一方面要注意衞生,另一方面要計算口罩使用量。有提供輔導服務的中心表示,近期查詢及求助來電明顯增加不少,不少人對疫情感到焦慮,感到有小許不適,就擔心患上新冠肺炎;也有市民對政府的隔離政策感不安,因有確診患者住在同一住宅大廈,擔心自己受到感染。香港醫學組織聯會昨指出,市民在抗疫時避免過分恐慌,只需注重手部衞生,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便可。

Edge Development Centre總監暨教育心理學家蔡博麒表示,最近收到有焦慮症及抑鬱症的來電者,他們在疫情下更加焦慮,部分更因疫情增加自殺想法。他指,部分人可能有身心症徵狀,即因情緒問題引起身體痛症等毛病,例如曾患沙士又或本身為嚴重病患,身體沒有病徵亦會感到不適,甚至想起患病時辛苦的經歷。

即使近日廁紙和消毒用品陸續補貨,市民仍有囤積購買。蔡博麒指,囤積糧食和日用品是「焦慮的補償行為」,因人類的求生本能為儲存食物,以增加求生機會。但他指如過度購買,或為過分焦慮,需要注意情緒狀況。他建議市民多以朋友和家人傾談,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要做運動。另外也可查證收到的信息,不要盡信,「情緒受困或身體不適,要記得求助。」

香港醫學組織聯會昨日亦講解應對疫情方法,會長翟偉光表示,希望市民在抗疫時,避免過分恐慌。世衞組織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主任司徒永康表示,目前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並非透過空氣傳播,而氣溶膠操作屬醫療過程,市民在日常生活不會接觸到,毋須擔心。他又指,按照世衞標準,患病或要照顧有病徵人士才須佩戴口罩,若周圍有人咳嗽,應立刻退後一米。

香港眼科醫學院前任院長周伯展表示,有需要的市民可佩戴護目鏡或遮蓋面部的太陽帽,但未必所有時間需要全副裝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