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盈利藥企加入醫保體系有利選擇

2019-12-3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醫療改革推動第十年,國家醫保局今年為抑制藥品價格虛高,推進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最新公布的《國家藥品醫保目錄》,部分藥品價格減幅更遠超市場預期,安捷證券副總裁兼股票研究部分析師宋木認為,對於處於研發階段,未有任何實質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B類公司),是否進入醫保系統,將會成為每間公司需要面對的「兩難」問題,不過總體而言,未有盈利的製藥企業加入醫保體系,是一個更為利好的選擇。

以往傳統的藥物研發企業,成功研發一隻新藥物後,可以通過自主定價以獲取更高的毛利,以縮短研發回報周期。而新藥上市後,若直接申請進入醫保體系,就能擴大該藥品的滲透率和可及性,但藥品降價幅度大,利潤率會縮減。

宋木分析,目前上市的B類股份,主要以研發型為主,與中生製藥(1177)、石藥(1093)等以銷售見長的傳統公司相比,其缺少龐大的銷售團隊,若要建立完整的隊伍,需時數年且成本極高,因此,若B類公司的新研藥物進入醫保體系,政府會主導採購和推廣至各級醫院,則能節省很大一部分團隊建立的費用,加速其產品推廣過程,利潤率或不會下降太多。

本港今年吸納9家B類公司登陸,當中不乏主研腫瘤靶向藥或醫療器械的公司,部分公司股價表現突出,安捷證券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劉一賀認為,近期該板塊有被炒高的迹象,不少中資投資者並非就公司基本面投資,而是聽聞有類似OrbiMed、GIC等著名的投資基金入股,就跟風買賣,導致多隻B類股份上市後股價飆升,遠超集團應有的估值。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