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擬組航母級投行 傳中信證券牽頭

2019-12-2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擬於明年開放價值45萬億美元的金融業市場,內地政府亦做好兩手準備,組成航母級的投行,以應對外資搶灘。外電報道,中央研究將超過130家證券行合併,並以中信證券牽頭,組成一家媲美高盛的巨型中資投資銀行。市場人士分析,若能成功合併,其資本力量不可小覷,惟經驗方面難與外資投行抗衡。

彭博報道,內地金融業於明年12月開放,屆時外資可以在內地擁有全資附屬公司,其中瑞銀、摩通及野村已獲得在當地合營企業的控制性股權。然而,相較於工行一類的大型商業銀行,由於內地券商規模太小,不足以與環球性金融企業比較,故中政府領導及監管機構正設法增強內地券商的實力。

另由於內地有近四分之一,約2.9萬億美元的融資產品是來自債券及證券,故有必要成立一家「航母級」的投行,旨在擴展服務範圍以及提供國際化服務。報道續指,若中國合併131家經紀行,總資產則相當於高盛資產規模。不過,這131家券商並非提供全面的投資銀行服務,而是主要從事對資本要求較低的業務,例如交易和承銷。

報道認為,中信證券在今次合併中最受關注。中信證券現已是內地最大的券商,該行在今年收購競爭對手廣州證券後,曾表示會考慮更多收購行為。然而,經過多輪收購後,中信證券市值仍不及高盛的一半。中信證券在亞洲(日本除外)股票發行市場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顯示出其在亞洲中的競爭力。中信證券對是次投行併購潮不予評論。

帝峯證券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郭思治表示,雖然現時內地券商比較分散且各自為政,但客戶已分布全中國,如果能夠組成一家投行,「資本力量肯定大得好緊要」,一定程度上可以與外資證券抗衡。不過,鑒於環球市場風險不可預測,他認為合併後的投行最重要是做好內部監管。

他續指,高盛是專業的金融機構,有幾十年的投資經驗,「深知幾時要攻,幾時要守,幾時做對沖」。另一方面,內地券商在股票市場上年資較淺,很難在經驗上同高盛作比較。不過,合併後的投行亦無必要抗衡高盛,畢竟高盛的交易屬於國際性,而合併後的投行則服務內地,完全是兩碼事。另外,郭思治表示,相關政策落實對A股有正面作用,亦能持續一定時期,屬於「大浪」,認為A股大行情要到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