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八達通】宣基小學生揚威內地 乒乓機器人奪一等獎
2019-09-20 00:00
聽宣基小學創新科技學會老師、又是負責帶隊的老師之一鄭家明講,該校今年已是第十三次參加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並且第三次奪得一等獎,參賽經驗豐富,而他們所參加的小學組創意賽及綜合技能賽,都是該組別的唯一香港小學組代表,所以同學們是次得獎,可說是為港爭光。
Elsie日前到了宣基小學,看過同學們的得獎作品,知道「智能乒乓小夥伴」是由三位剛升讀中一的學生,包括英皇書院的陳澤恩和范知衡,以及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李懿軒,在未升中時的參賽作品,該發明其實是一部訓練乒乓球員的發球器,首先可通過感測器,探測球員接球的表現,收集並分析數據,從而再調校機器人的發球角度,讓球員練習接不同角度的發球,甚至旋球,達到提升球技的效果。
為了向Elsie介紹得獎作品,三位得獎同學特別回到母校,示範機器人的操作之餘,並講述製作「智能乒乓小夥伴」的難度。聽三位同學說,原來他們自小四開始,已是宣基小學創新科技學會的成員,感情要好,今次由老師揀選並組隊,先參加今屆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創意賽的香港選拔,比賽主題為「聰明的機器人」,結果順利出線,代表香港到重慶出賽。
范知衡同Elsie講,設計「智能乒乓小夥伴」的意念,除了來自他和另外兩位組員外,還有已升中的師兄,也特別回校跟他們開會,共同構思參賽作品。鄭老師補充,因應明年舉行東京奧運,而香港乒乓球運動員成績向來不錯,加上組內成員李懿軒又是乒乓球校隊成員,種種因素相加之下,就想到設計「智能乒乓小夥伴」,以迎接東京奧運之餘,也為香港運動員打氣。
作為一位發明家,除了要有創意,還須有耐性。李懿軒透露,製作「智能乒乓小夥伴」,過程並不簡單,其中單是找出安裝感測器的位置,已不容易。「感測器是安裝在乒乓桌上,但原來是有很多『死角位』的,並很容易受到干擾,所以我們要不斷嘗試,才可找到合適位置。」
學生參加境外比賽,除了可測試自己的實力外,最重要是可以認識新朋友,了解其他地方的文化,例如同學們看到來自重慶的學生,製作了一個懂得煮酸辣粉的機器人;又看到有內地生利用玩具車、頭盔和軚盤等物件,做了個可訓練駕駛技巧的機器人。已是第二年參賽的陳澤恩則告訴Elsie,在參賽期間,就看到重慶的小學生,已懂得使用語音辨識科技,擴闊了他的眼界。
事實上,宣基小學多年前已推行機器人教育,在開校第二年,即一九九九年,已開設創新科技學會,並於數年後,在高小推行科學科技校本課程,可說是本港最早推行STEM教育的學校之一。校長鄭堅民表示,傳統的學習模式是由老師主導,然而該校卻希望通過探究式學習,讓學生親身嘗試和製作,發掘當中問題,然後解決,認為這種學習模式是最理想。「在科學科技科內,老師設計了很多教學活動,當中有很多是配合生活環境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難能力、創意、探究精神等,將來可以貢獻社會。」
曾多次帶領學生參賽的鄭老師認為,學生在比賽是否獲獎並非最重要,更重要的是人情味和塑造生命,給予同學難忘的回憶。「教育是希望讓學生感到知識的吸引力,讓他們感到追求知識的美麗。」Elsie認同鄭老師所言,參加比賽,目的並非只為名次,當中所獲取的知識和經驗,才是最珍貴。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