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八达通】宣基小学生扬威内地 乒乓机器人夺一等奖
2019-09-20 00:00
听宣基小学创新科技学会老师、又是负责带队的老师之一郑家明讲,该校今年已是第十三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并且第三次夺得一等奖,参赛经验丰富,而他们所参加的小学组创意赛及综合技能赛,都是该组别的唯一香港小学组代表,所以同学们是次得奖,可说是为港争光。
Elsie日前到了宣基小学,看过同学们的得奖作品,知道「智能乒乓小夥伴」是由三位刚升读中一的学生,包括英皇书院的陈泽恩和范知衡,以及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的李懿轩,在未升中时的参赛作品,该发明其实是一部训练乒乓球员的发球器,首先可通过感测器,探测球员接球的表现,收集并分析数据,从而再调校机器人的发球角度,让球员练习接不同角度的发球,甚至旋球,达到提升球技的效果。
为了向Elsie介绍得奖作品,三位得奖同学特别回到母校,示范机器人的操作之馀,并讲述制作「智能乒乓小夥伴」的难度。听三位同学说,原来他们自小四开始,已是宣基小学创新科技学会的成员,感情要好,今次由老师拣选并组队,先参加今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创意赛的香港选拔,比赛主题为「聪明的机器人」,结果顺利出线,代表香港到重庆出赛。
范知衡同Elsie讲,设计「智能乒乓小夥伴」的意念,除了来自他和另外两位组员外,还有已升中的师兄,也特别回校跟他们开会,共同构思参赛作品。郑老师补充,因应明年举行东京奥运,而香港乒乓球运动员成绩向来不错,加上组内成员李懿轩又是乒乓球校队成员,种种因素相加之下,就想到设计「智能乒乓小夥伴」,以迎接东京奥运之馀,也为香港运动员打气。
作为一位发明家,除了要有创意,还须有耐性。李懿轩透露,制作「智能乒乓小夥伴」,过程并不简单,其中单是找出安装感测器的位置,已不容易。「感测器是安装在乒乓桌上,但原来是有很多『死角位』的,并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我们要不断尝试,才可找到合适位置。」
学生参加境外比赛,除了可测试自己的实力外,最重要是可以认识新朋友,了解其他地方的文化,例如同学们看到来自重庆的学生,制作了一个懂得煮酸辣粉的机器人;又看到有内地生利用玩具车、头盔和軚盘等物件,做了个可训练驾驶技巧的机器人。已是第二年参赛的陈泽恩则告诉Elsie,在参赛期间,就看到重庆的小学生,已懂得使用语音辨识科技,扩阔了他的眼界。
事实上,宣基小学多年前已推行机器人教育,在开校第二年,即一九九九年,已开设创新科技学会,并于数年后,在高小推行科学科技校本课程,可说是本港最早推行STEM教育的学校之一。校长郑坚民表示,传统的学习模式是由老师主导,然而该校却希望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身尝试和制作,发掘当中问题,然后解决,认为这种学习模式是最理想。「在科学科技科内,老师设计了很多教学活动,当中有很多是配合生活环境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难能力、创意、探究精神等,将来可以贡献社会。」
曾多次带领学生参赛的郑老师认为,学生在比赛是否获奖并非最重要,更重要的是人情味和塑造生命,给予同学难忘的回忆。「教育是希望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吸引力,让他们感到追求知识的美丽。」Elsie认同郑老师所言,参加比赛,目的并非只为名次,当中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珍贵。
若有任何家长关心的话题,欢迎报料。传真:2798 2688。
關鍵字
最新回应